Thumb Up   Thumb Down Comments

儿童为什么要读经!?——中外名人谈


做对事赢一次,读对书赢一生!我们的孩子从儿时让他读什么书,将是一颗种子,决定未来会结出怎样的果实。
 
许多学者推崇恢复古代的让孩子系统读经的学习方法,经是指中华文化中儒释道三家的经典著作,是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智慧结晶。对此,有些家长认同,有些家长犹豫,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外名人如何谈儿童读经这件事吧。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认为读经有三个好处:一是开发少儿的记忆力。背诵能力的开发,也是一种智力的开发。二是打好语文基础。让少年儿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一种活的文化熏陶。三是提高少年儿童的道德修养,“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我觉得,除了封闭、极贫极弱,“文革”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我认为单是业余诵读还不够,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希望教育部门考虑。
中科院院士华中科大校长杨叔子:我所指导的博士生,1998年入学的,必须学、背《老子》,1999年入学的,还得加上学《论语》、背《论语》的第一篇到第七篇,否则,不予论文答辩。

刘克苏博士:因为没有雄厚的经典文化底子,没有大师原著原典的底子,大多是学二三流著作出身,看二手三手材料出身,炒冷饭,喝剩汤,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永远也长不大,得不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我之所以怀疑O.Laporte的奇偶不灭定律,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的心得有关。《易经》中既有阴、阳相似的道理,同时却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以我个人四十年来教授古诗的经验,在海外教4岁到8岁的孩子学古诗,效果极佳。
经典漫画家蔡志忠:多读诗词、文学著作可提升人的气质和专心程度。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刘国正:教学古诗,基本方法是让学生熟读背诵,感受其中的诗美,受到熏陶渐染。教师只消略加点拨,学生不懂的,留待以后加深理解。我幼时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背得烂熟但不懂,长大了才知道,一时弄不懂,以后才明白,是阅读中常有的事。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语言,我都喜欢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汇贯通的方法之一。
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在传统文化教育下长大。他说:“《大学》的格物致知精神使我成就大业。”
诺贝尔奖得主日本人汤川秀树母亲是中国人。他启蒙于《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他最爱《庄子》是因《庄子》使他开窍。“一天,我正在思考基本粒子时,忽然想起庄子一段话,‘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倏’与‘忽’如两个粒子相遇于混沌之地,是粒子对撞吗?‘混沌’是更基本的粒子构造吗?”由是,《庄子》确定了汤川秀树的“介子”理论。

国学大师南怀谨教授: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金庸:适宜少
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与理之间。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即使他们的文章差一些也没关系。

Related Ar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