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 Up   Thumb Down Comments

世界上最严苛的环保法:美国超级基金法(Superfund)



世界上最严苛的环保法:美国超级基金法(Superfund)


天津大爆炸场地存放有700吨氰化纳的事实,引起了有关氰化纳在黄金开采中用途以及环保问题的讨论,然后是中美环保法律的比较,由此想起了美国的超级基金环保法。有关这个法的介绍是美国大学读书时,上《企业社会责任》这门课时听来的,当时印象极深。


这个法的全称是: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 缩写:CERCLA  通常称为 Superfund, 它于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国会立法。


这个法是联邦法,它非常严苛。


第一,它的法律追溯期是无限的。一般而言,法律都是有追溯期的,过了法律追溯期法律就失效,违法者就没有责任了。我所知道的没有追溯期的联邦法是税法中的税务欺诈罪。一般的税法追溯期是三年,个别情况是5年,但税务欺诈则没有追溯期,一但被确认,不论时间多久,都可以追溯。超级基金法也是如此,它有无限追溯期,任何人对环保问题造成的责任,可以无限期追溯。


第二,它的连带责任范围非常广。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土地上的所有企业的所有owner和operator,现在的和过去的,所有为该企业运输污染物的公司,所有为该企业提供能源的供应商,都有可能的清除污染后果的连带责任。这个法创造了一个新词:无过错责任。就是你没有造成污染但你可能有连带责任。比如现在在被污染土地上的公司的owner和operator 可能完全和污染无关,但是因为你现在这块土地上经营,你就有责任。所以美国很多公司在购买土地建立厂房时都非常小心,要搞清楚地下有无可能的污染,虽然不是你造成的,但是根据超级基金法你可能有连带责任。


第三,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但是这个法打破了这条原则。过去某个时候某公司在某块土地上造成污染了,但这并不违反当时的环保法,所以该公司没有违法,可是从现在的环保法看是违法的,照样可以按照现行的法追究该公司的责任,听起来都有点不太讲道理了。


第四,罚金可以达到清理费用的三倍。这是一个很骇人的罚款。税法一般的罚金是欠税的20%,税法民事欺诈是欠税的75%,而超级基金法的罚金居然可以到清理费用的300%,罚得真够重。


利润,是任何行业发展兴旺的最大原动力。


中国,作为黄金品位和储量都不在世界上排在前面的国家,却在最近几年连续成为世界第一产金大国,一定与黄金采矿业的高利润有关,而这种高利润又一定与企业的低环保成本有关。由于政府的不作为,监管不够,法律条款与法制本身不健全,黄金矿的经营环保成本很低,利润就高,污染的责任很容易逃掉,所以黄金矿山就到处被不计环保后果的疯狂开采,成了世界黄金产量第一大国。GDP贡献很大,很多人发了大财,可环保却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美国开采黄金是不是使用与中国一样的氰化纳堆浸法,我没有研究。但可以确定,在如此严苛超级基金环保法下,不管什么方法,一定会受到高度的政府监管。也正是因为这个超级基金环保法,美国的黄金矿经营者一定在环保方面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成本高了,利润就会低,所以美国的黄金产矿就不会像中国那样疯狂开采,产量也就低于中国,但另一方面,美国的环境就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下面这篇文章不是来自境外敌对势力,而是来自共产党宣传部控制下的媒体腾讯网。里面给出的两个数字值得注意:


一是每生产1000克黄金就要消耗掉4.7吨氰化纳,而中国2015年上半年已经生产了228.7吨黄金。算算吧,一年消耗掉的有可能造成污染的氰化纳会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量。


二是美国黄金生产第一大州内华达州2013年有毒废物的排放数字。作为黄金生产第一大州,氰化物居然在水,土壤,和离场排放中为零,唯一含有氰化物的是大气废弃物,也只占20%。由此可证超级基金环保法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


世界第一黃金大國的煉金術憂患

收藏 發給朋友 發佈者:歡樂怪姐姐
瀏覽713次 時間:2015年8月15日 15:04
導語:有消息稱,天津塘沽爆炸現場的700多噸氰化鈉,是用來提煉黃金的,學名叫「氰化鈉堆浸提金術」。

中國黃金協會發佈了2015年上半年數據,全國累計生產黃金228.735噸,同比又增長了8.37%。中國是黃金第一生產國也是消費大國。然而,在此之前人們很少認識到在黃金背後也存在著環保憂患。

從金礦開採到金飾品加工,都少不了「毒物」助攻


1、劇毒的氰化物用處極大,用量極多
各類偵探、間諜類影視作品中常出現的氰化物,讓許多人記住了這種苦杏仁味道的物質比砒霜還毒,只要指甲蓋那麼一小撮,便能快速置人於死地。不過少有人知道,它是現代開採金礦的好伴侶,幾乎所有黃金生產企業都用得上它。種種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不用贅述,簡單來說,使用氰化物能夠把金礦裡的黃金給分離出來,否則開採單位抱著一堆石頭可沒用。除了在開採環節,到了首飾電鍍加工環節,氰化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反應物。

▲氰化物毒性很強


在開採黃金的過程中,氰化物的使用量驚人。中國黃金報曾經詳細地報道過內蒙古一家黃金生產公司的情況,報道中說,2014年,該公司生產黃金5.1噸。為支撐產能,公司每月需消耗氰化鈉2000多噸。粗略計算,這相當於生產1千克黃金得耗費4.7噸的氰化鈉。並且這家公司還是非常強調成本管理的大公司,其它小公司恐怕用得更多。此外,首飾加工消耗的氰化物儘管不會這麼恐怖,不過想想中國首飾行業的欣欣向榮,自然明白總數也不會小。
「毒物」其實並不可怕
1、先來看一幅圖表,美國黃金生產第一州的氰化物排放竟然很少——

這張圖來自美國聯邦環保署,顯示的是全美生產黃金的第一大州內華達州在2013年的有毒廢物排放情況,被分為了空氣、水、土地和離場排放(如將污染土壤開挖,咚偷絼e處處理這樣的方法)。標紅的CYANIDE COMPOUNDS是氰化物的意思。顯而易見,除了在大氣廢棄物中有12%是氰化物外,其它三個門類的廢棄有毒物質前五中都沒有其蹤影。為什麼會這樣呢?內華達州可是在「大煉金」的啊。
2、原來,已經有了一整套對付氰化物的辦法,嚴格遵守便沒問題
儘管在黃金開採中會用到氰化物,它也的確是劇毒物質,不過其實已經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降解方法了。中國國內也是如此。用學術搜索能夠查找到各種關於氰化物處理辦法的論文。比如,有論文表示用含氯藥劑等方法,去除率能夠達到99%。因此,前期做好降解,後期讓少量尾礦(即開採完畢之後剩下的含金量很少的礦石)中的氰化物在陽光下自然降解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隔離和防滲透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氰化物還有個特性,是個「急脾氣」,來得猛去得也算快。薩利姆·阿里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礦業社會責任中心主任,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它(氰化物)的影響是即刻發作的,但卻沒有生物持久性,而且在陽光下就會分解。因此,氰化物洩漏可能會瞬間造成大量死魚,但卻不會像汞那樣產生長期的持續性影響。」(來源:環境報道網站「中外對話」)所以說,即便是一些氰化物洩露到了河水中去,只要做好應急預案,隔絕人群、動物和重要水源,也能夠防止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它在水中的自然降解速度也比較快。
可「毒物」掙脫砝K便恐怖了
1、警惕一:一些正規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未必好好做防護
一般而言,正規的黃金開採企業都會標榜自己環保措施做得好。不過未必是這樣。舉幾個曾經的案例。
中國經濟網2013年6月發表了一篇題為《陝西馬鞍橋礦業尾礦庫隱患重重 離奇獲行政許可》的調查報道,文章一開始便說,「陝西馬鞍橋生態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鞍橋礦業)年產黃金1.2萬兩,是名符其實的『黃金萬兩』,然而其尾礦庫帶來的污染與安全隱患卻是再多的黃金也難以治理的。」當地村民說,打起來的井水裡出現了一團團的沉澱物,再也不敢喝了,怕有氰化物。而一座座的尾礦庫下破損的塑料膜墊,怎麼可能起到防滲透的作用呢? 另一個案例是很出名的紫金礦業。早在2006年底,位於貴州省貞豐縣境內的紫金礦業貞豐水銀洞金礦發生潰壩事故,尾礦庫中約20萬立方米含有氰化鉀的廢渣流出,威脅到下游兩座水庫。
▲馬鞍橋礦業的尾礦堆裡,防滲透的塑料膜墊已經破損不堪


在監管乏力,甚至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的情況下,想要靠企業自律來做好環保確實讓人很是擔憂。事實上,忽視環保是一些企業降低成本的手段,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2、警惕二:瘋狂偷採黃金更是災難性的
如果說正規企業好歹還是有所忌憚,可以管理的話,私人採礦用一團亂來形容毫不為過。新京報今年5月曾經發表過一篇名為《千米金洞隱藏地下淘金工廠》的報道,揭秘的是北京平谷的私人淘金亂象。原文說,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盜采者為了牟利,不惜悄悄使用化學品,反覆沖刷、浸泡山體,再通過活性炭吸附取得黃金。而當記者跟著工人進入淘金現場之後,刺鼻的氣味越來越濃,「在礦洞內多個角落也堆放著多種沒有任何標識的化學品,打開袋子酸臭味熏得人難以睜眼。這堆未開封化學品的前方,岔道被一個人工堆積起來的半米高的土壩攔住,十米之內都是黑色積水,無法前行。」一位村民說,他們把氰化物叫作「藥」,配上其它化學品,能把金子給溶解出來。
其實,這種私采別說污染環境了,對人身安全也是極大的威脅。今年3月,國務院安委辦通告了這麼一起事件:「2月21日,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大章鎮三人場村3名村民非法鑿開廢棄封閉礦井後,採用氰化鈉藥劑噴淋盜采黃金礦,3人因吸入氰化物氣體中毒死亡,後村民盲目組織施救又導致6人受傷。」

▲新京報記者拍攝的北京平谷私采亂像


北方在偷採,南方也不甘落後。今年6月發表在業界期刊《雲南冶金》上的論文《雲南某縣氰化尾渣特性及安全處置方法的研究》裡有這麼一段話——「雲南省東部某縣境內現有私挖盜采後遺留下的總量近10萬t(編輯註:噸)氰化法提金後的尾渣,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零散堆放於採挖金礦的山林中,有的位於當地政府規劃的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這些含有劇毒物—氰化物的氰化尾渣,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形成了巨大威脅。為避免雲南陽宗海砷污染和曲靖隔渣污染事件重演,當地政府決定對這些遺留的尾渣進行安全處置。」
遺憾的是缺乏全局的統計,只能從這些案例中推測出偷採的嚴重性。而氰化物作為管製品,卻在濫采中廣泛應用著。
3、警惕三:加工金飾品的私人作坊也是巨大隱患,直接影響民眾用水安全
飾品電鍍行業也少不了氰化物,毫無採購資格的小作坊通過黑市來購入它。然而,嚴重污染的廢水直接亂排。2013年的時候,浙江義烏赤岸鎮安監所工作人員發現該鎮某村的一條小河污染嚴重。經過走訪竟然揭開了一個大型的氰化物倒賣黑市網絡。義烏作為一個首飾電鍍行業扎堆的城市,氰化物污染之患實在很深。儘管氰化物的降解速度不慢,然而也抵不住持續的、劑量不小的偷排。

▲電鍍加工首飾的時候也需要氰化物


黃金業已經有汞污染的前車之鑒,實在不能再重蹈覆轍
1、汞污染還沒處理好,豈能讓本來更環保的氰化技術幫倒忙
事實上,黃金冶煉帶來的舊患至今仍未消除。原來都是用土法在煉金,用汞來做「分離劑」。甚至現在也有一些黑作坊在偷偷使用汞。比起氰化物,汞的污染更難消除。而以前的「汞患」至今存有威脅。根據李雅芬等研究人員的調研,儘管我國2000年以後已經全面停止混汞法煉金,但是東北夾皮溝一代采金已經很久,當地的河流汞污染問題依然非常嚴重。土壤污染也一樣。
既然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在使用上更為高級的氰化方法時,自然應該對「毒物」的排放、管理百般重視。可現實如上文分析的,並不樂觀。前面提到了美國內華達州的例子,實際上,在美國聯邦環保署的網站上,有專門的「毒物查詢網頁」,結果具體到公司。而為了讓那些公司不瞞報,也採取了不少抽查之辦法,譬如說,2013年美國環保署發現內華達Barrick黃金開採公司旗下的三個子公司都存在瞞報行為,隨機開出罰款,包括27.8萬美元的罰單和34萬美元的環保工程費用。而作為一個黃金消費大國,英國的公平貿易及公平採礦項目也很值得學習,該項目強調資質認證,證明黃金的提取過程中採用了安全和負責任的操作程序來處理汞和其它有毒物質。

▲美國聯邦環保署網站上能夠查詢到非常具體的有毒物質排放

反觀中國,在環保部的網站上有一份《關於黑龍江寶山礦業有限公司爭光巖金礦資源開發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開篇便提及「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我部審批即擅自開工建設,違反了《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有關規定,違法行為已經查處。你公司必須認真吸取教訓,增強守法意識,杜絕違法行為再次發生。」似乎有些太過於輕描淡寫了。
結語:黃金好看,但得小心煉金、鍍金之毒。當社會有了這個意識,期待能夠反過來對黃金業有所規範。


Related Ar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