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拒绝学德国道歉 德专家痛批
▲正在欧洲巡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月30日在德国柏林正在参观柏林墙博物馆并观看展品。安倍此次出访首站为德国,随后将访问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共六个国家。照片=美联社、NEWSIS
据上月29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无法效仿德国的和解和道歉方式。”所谓的“德国式”,是指彻底、持续的道歉、赔偿和处罚。这表明安倍拒绝了韩国和中国提出的“在清算历史问题上向德国学习”的要求。
安倍就不能效仿“德国式”的理由表示:“二战以后,欧洲和亚洲的发展历程完全不同。作为欧洲首要课题的推进团结过程,为德国的道歉提供了条件。”安倍还主张:“日本对亚洲贫困国家以‘开发合作方式’提供了持续的支援。”对此,德国的历史专家指责称:“这是以片面的知识颠倒因果的历史观。”
◇德国的道歉推进了欧洲一体化
大邱大学教授罗仁昊表示:“不是(安倍发言中所说的那样)欧洲一体化进程引导了德国的道歉,而是德国通过首先清算历史主导了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是以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为契机正式开始的,这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是德国的战后清算早在1945年纽伦堡战犯审判时就已启动。东西德不仅全面接受了战胜国对其的有罪判决,还在审判结束后制定相关国内法,自己主动审判相关罪犯。德国主动取消战争罪的起诉时效,直至1988年在东德和西德分别对45000人和6400人判决有罪。处于和西欧对峙状态的东德对战犯的判决更加严苛,这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欧洲一体化并非促使德国道歉的充分条件。
赔偿和道歉的主要对象不是欧洲国家,而是以色列,这一历史事实也和安倍的主张相矛盾。到目前为止,德国为战争受害者支付的赔偿金已达700亿美元。主要是支付给犹太人大屠杀中的受害者。大邱大学教授安炳亿指出:“安倍的发言对于真诚道歉的德国而言,无异于一种亵渎。”
◇日本的历史观影响东北亚融合的绊脚石
安倍错误的历史观还体现在对战后的清算上。延世大学教授高相斗表示:“认为因为欧洲和亚洲的历史不同而不能接受德国式道歉的主张,这等于是因为东北亚没有融合的氛围而不适用德国式和解。但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恰好相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韩中日三国之间曾出现过多次和解的动向。但是每次遇到这样的障碍,日本总是挑起事端,把难得的和解机会化为泡影。小泉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教科书,主张独岛主权等就是最好的事例。不是因为没启动融合的进程而不具备道歉的条件,而是要通过道歉促成和解和融合。
事实上,日本不曾有过“对战犯进行惩罚”的自发措施。甚至对于1946年东京战犯审判中被战胜国判决为战犯的那些人,日本政府后来还通过赦免和宗教追思仪式使其中大部分人恢复了权力。广为人知的就是,得到最大赦免优惠的战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得到最大赦免优惠的战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这已经广为人知。
◇把开发合作和道歉混为一谈无疑是缺乏常识
韩南大学教授李晋模表示:“德国从未使用过‘经济援助’一词,任何时候都只称‘赔偿’,把经济援助当作赔偿的日本式思考方式正确实有严重的问题。”
实际上,日本提供过赔偿金的国家只有四个。而对于其余的受害国家,则根据“帮助日本复兴”的和解精神放弃赔偿。其中一些贫穷国家后来以“经济合作资金”的形式得到了资金。很多专家们认为,将这些历史经纬随意解释成“日本式道歉”,这无疑是对受害国家的侮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