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 Up   Thumb Down Comments

同志骆家辉


同志骆家辉

2014-03-01 

 

34篇文章,作者李卉。 。回复数字133阅读本号过往文章。


Sayings:今天,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离开北京的日子。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他是一位完美的公务员,他的谦虚、低调、廉洁、自律,让不少中国人突然明白:原来官是可以这么做的,原来官是应该这么做的,原来中国官员那样做是不对的。


在许多中国官员挺着便便大腹之时,64岁的骆家辉却可以做60个俯卧撑;他坐经济舱,拿着优惠券买咖啡,拉着一家人在八达岭排队坐缆车;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时,拒绝入住超标的五星级酒店;在成都,他带着13名大使馆工作人员外出就餐,只花了200元人民币。


香港报章说,“在此离别之际,真诚地想对他喊一声‘同志’,并想喊一句‘向骆家辉同志学习’。”


很有意思的是,骆家辉的上述举动引起了中国官方的极度不适,不少官方媒体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朝这位大使身上“泼脏水”,试图揭示其“险恶用心”。


在骆家辉离别之际,本号选登一篇他在上海接受的专访。在这篇访谈中,骆家辉向记者披露了他的内心世界与家庭生活,并坦承回应了来自中国官方的“作秀”质疑。


“我进入政府工作,是想为公众服务。这是我可以回报社区的一个方式。”


文:李卉


门打开,骆家辉走了进来。


他的双手极其有力,一握之下,就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果断。四周静谧,但骆家辉确如洪博培所言,“就像一个和波诺(U2)主唱一样的明星”。


“It is ok?”他非常配合地站在楼梯上,拍片。这位61岁的美国驻华大使,身形挺拔、绅士味十足。事实上,喜欢看《pepole》的骆家辉,刚刚给一家时尚杂志拍过一组时装大片。


这似乎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要知道半年前骆家辉就任时,用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话来说,“正值美中关系处于十分微妙的阶段”。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华裔大使,骆家辉上任以来就一直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背着双肩包,到坐经济舱去开会,再到率先在美领馆公布PM2.5值,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互联网上引起人们的热议。


“你说那把神奇的电子卷尺吗?”坐在沙发上,他笑着告诉《外滩画报》记者,“是的,我真的带来了。”


骆家辉酷爱DIY。他有一把电子卷尺,可以发出激光来保证精确测量,他在美国曾经用它为孩子们在后院做过一个书房。“现在,我特别喜欢收拾我的车库。”他说,“我准备大干一场。”轻松的表象之下,骆家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12年是中美关系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四十周年,也是美国总统选举大年。此时,骆家辉的一举一动,更是被时时放在聚光灯下。


前一天,在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四十周年的活动中,骆家辉就表示:“美国的46项技术已经可以随时向中国出口。”而接下来的5月,他还将带领一支企业代表团前来上海,与有兴趣购买美国高科技产品的中国公司进行洽谈。


“我喜欢为公众服务。”3月21日,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办公室里,骆家辉接受了《外滩画报》的独家专访。



骆家辉在美国驻华大使馆院子里遛狗


“我是百分之一百的美国人”


2011年3月10日,骆家辉的大女儿艾米莉满14岁。刚好在这一天,奥巴马正式宣布了美国驻华大使人选。


艾米莉提前在网上看到了走漏的消息,哭得像一个泪人,因为她知道自己要和好朋友分开了。第二天是她的生日,可她压根不想去白宫参加仪式,只想和朋友一起度过。


奥巴马知道这一天是艾米莉的生日,他告诉小女孩:“你现在大概很恨我。不过10年以后,当你回头看的时候,希望你觉得这段经历是很棒的。”


骆家辉的家,很快就要搬到大洋彼岸的北京去了。回忆起出发的日子,他告诉记者,过渡期的确很难,“尤其是孩子们,有一点小小的紧张。”


这不是骆家辉第一次适应陌生的环境。上个世纪50年代,作为第二代移民,他经历了两种文化。


骆家辉清楚地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美国老师认为,去除移民学生身上的本土文化,是他们的责任。”


经历了很长一段煎熬,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骆家辉才让中美文化在自己身上融合。“我终于知道,我可以成为我自己。”


翻开美国历届驻华大使的记录,几乎每一位大使都或多或少与中国有些许关系。第二任大使恒安石,是第一个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大使,而且最先拥有了汉语姓名;第三任大使温斯顿·洛德,有一位华裔妻子、颇有名气的小说作者包柏漪。


但,谁都不像骆家辉这样创造了历史,他自己也说:“父亲如果仍健在,绝对会为我担任大使感到无上的光荣。”


作为现任大使,人们很容易拿他和前任洪博培作比较,一个是中文流利的洋面孔,一个则是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的华裔后代。


上任之初,对于骆家辉来说,作为一张有着中国面孔的美国大使,如何履行本职、处处维护美国的利益是个挑战。外界议论纷纷,8月的《英国金融时报》甚至用“北京准备欢迎游子归来”这样的标题形容他的上任。与此同时,美国报纸却在肯定地判断着他的“忠诚”。


对此,骆家辉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我代表着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的利益。”他承认,“也许,我一点中文都不会说,反而是好事。人们就不会误解我的立场了。”


事实上,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主要用经贸来定义的驻华大使,骆家辉也被外界称为“奥巴马的推销员”。有媒体分析说,奥巴马选择他任驻华大使的主要目的,还不仅仅是他的华裔背景,更重要的是他对中美贸易的熟悉程度,因为他曾任美国商务部长。


而当初被提名商务部部长,对他也算是一个惊喜。因为在初选的时候,骆家辉支持的是奥巴马的对手希拉里。“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政治有的时候并非处处是‘政治’,只要你好好工作,总会被大家发现并认可的。”骆家辉的太太李蒙曾这样公开表示。


“我一直特别信奉,人一定要勤奋工作。”在接受访谈时,骆家辉反复强调此点。


“我来的这半年,努力推动了中国人赴美签证。”他主动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就受理了创纪录的超过100万个签证申请。”而最让他骄傲的是,“如今赴美签证预约面试的时间,缩短到了不到一周。”


与此同时,有着丰富工贸经验的骆家辉,不断带着美国商贸代表团,到处推销美国产品,促进美国对华出口。同时,他还一再推动中国企业赴美投资。


“贸易战对于谁都没有好处。”他认定,“只有在太平洋两岸,促进彼此开放的贸易,美中双方才能受益。”


高科技出口管制,一直是中美经贸的一个焦点问题。对此,骆家辉表示,“中美双方正就细节问题进一步探讨,中国已经提供了一份包括141项高科技项目的清单。”最终,由美国向中国开放其中部分技术。



任美国商务部部长期间,骆家辉和家人在一起。他和妻子规定,一周不能连续超过3个晚上离开孩子


“我们都以家庭优先”


“来到北京之后,我们每个周末都尽量留给孩子们。”“百分之百的美国人”骆家辉,在谈起家庭时,则是完全的东方式温情。


2009年,骆家辉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空中飞人”。太太李在接受《嘉人》杂志采访时说:“那时他刚就任商务部长,要先去华盛顿上班。而我和孩子们,5个月以后才能搬过去。你一定想不到,这5个月的时间里,他周末都会飞回西雅图,然后再赶周日午夜的飞机回华盛顿。凌晨6点钟从机场出来,直接去上班。每个周末都如此。”


一个更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就在每个人都希望骆家辉竞选连任第三任州长时,他宣布 “放弃竞选”,理由是要回家陪妻子,照顾即将出生的孩子。而当时他甚至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在我们家,无论是我的职业走向,还是家庭琐事,都是我和太太一起共同决定的。”骆家辉说。


当时,骆家辉和李进行了四个小时的讨论。“我们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最后,两人取得了一致:“可以当州长的人很多,可这三个孩子只有我一个父亲。”


“我第一个孩子,是在我当上州长两个月后出生的。”骆家辉后来回忆说,“我们参加过很多典礼,但回想过去三十年,你还记得什么呢?你总是记得孩子的第一次钢琴演奏会,游泳比赛,芭蕾舞表演,那是我们永生难忘的。”


所以,骆家辉和李定下规矩:一周不能连续超过3个晚上离开孩子。


“为了陪伴孩子,我周末尽量在家。阅读、唱歌,直到他们上床睡觉。即便是任州长、商务部长和大使期间,我也坚守规定。”


骆家辉的太太李更是如此。结婚后,她辞掉了记者之职,全力支持丈夫竞选,并悉心照顾三个孩子。“我们都是家庭优先。”骆家辉说。


在骆家辉的老家西雅图,历史最悠久的报纸《西雅图邮讯报》认为骆家辉“有时很乏味”。但在家庭中,这绝对是一位“有趣的父亲”。


“我是一个很喜欢DIY,不断改善家居生活的人。曾经改造过一座房子——为了重新布局水管、电线、浇水管道,我把墙打掉,一切重新来过。”


《纽约时报》报道称,来中国之前,骆家辉埋首苦读了基辛格的《关于中国》和康正果的《中国记》。但他最喜欢看的还是史葛图罗的谋杀悬疑类小说:“可真有一种负罪的阅读快感。”和孩子们出游,6岁的女儿不断在车上循环播放《妈妈咪呀》。


“好吧。”骆家辉承认,“那我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个歌手了。”



骆家辉在北京光华路上的美国大使官邸。这是是历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寓所


B=《外滩画报》
G=骆家辉


太太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搭档


B:就任驻华大使时,你们全家坐上飞机从美国出发到北京,孩子们是兴奋,还是有点小小的害怕?


G:刚上飞机的时候,我想他们有一点紧张,也有一点小小的难过。因为就要离开他们的朋友了。我6岁的小女儿比较紧张,因为此前,她没怎么坐过飞机。但同时,三个孩子也很兴奋。前面未知的世界,正等着他们去冒险呢。


B:到了北京的新家,你如何指导他们适应新环境呢?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不容易。


G:我们一到北京,就赶紧让他们进学校。而且,我们让孩子们自己挑选学校。我的小女儿看中了一所国际学校,里面配备了专门的中文课,她觉得去那里能让自己很快地交上新朋友。我12岁的儿子挑了一家国际学校,之前我们全家都去那里好好考察了一番。


我们不强迫他们一定要上哪一所学校,他们可以自己选择,一切由自己作主。我们到北京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学了。孩子们要做的,就是尽快赶上功课、交上好朋友,然后在学校过得舒舒服服就行。


每个周末,我和太太会尽量把时间留出来给三个孩子。然后,带他们到北京城里城外旅游。我们已经登过长城了,还计划要把北京所有的景点都游览一遍。孩子们非常开心。事实上,他们都很棒,适应得很不错。我们全家都在努力学习中文,而且我14岁的大女儿很快就交了一帮新朋友。


B:去年,你在北京曾经带自己的孩子去过民工学校。回家后,你和孩子们讨论过此事么?


G:我们全家都很开心能到民工子弟学校去——其中有些孩子还是孤儿。我们从民工子弟学校那里,学到了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习。这些孩子们很努力,印象最深的是,有些很小的孩子们,把他们的作品拿来给我们全家看。我的孩子,也很喜欢和他们一起画画。


B:现在,你和你的孩子们比,谁的普通话说得好一些?

G:很显然,孩子们的普通话比我好多了(笑)。我太太从小就会说普通话。我就不行,我家说的是粤语。我发现普通话真的很难学,和粤语比起来,它好像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B:2009年5月1日,你就任美国商务部长宣誓仪式时,当时奥巴马特意感谢你的妻子说:“因为你,美国才有了一位如此出色的商务部长,我欠你一个人情。”在个人奋斗的道路上,家庭给你怎样的力量?


G:我的家庭永远都在支持我。我太太是我最好的搭档。无论是我的职业走向,还是家庭决议,永远都是我和她两个人一起共同决定的。我太太给了我很大帮助,尤其是我竞选华盛顿州长的时候,她可以说就是我的首席顾问。


B:有人说你夫人很聪慧,很像希拉里,你觉得呢?


G: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说,她很聪明,而且意志力很强。结婚以前,她曾经是美国一个很有名的电视记者,也是华盛顿州第一夫人。她和盖茨太太梅林达创建过一个非营利性早教组织。


我们家的孩子,都不是等到学校才开始教他们算术、阅读和思考的。事实上,他们三个一生下来,我们就开始早教了。这样对他们的智力还有心理上的完善,都会大有好处。她是在美国第一个提出早教观点的人。怎么说呢,她在管理上也很有才能,而且对人友好,所以好多人都很喜欢她。


B:你们教育孩子是用中国传统模式,还是美国模式?


G:我们两种都有。我觉得美国的教育不是只强调背诵,而是鼓励一个人真正去提出问题, 然后思考、分析。中国的教育,很注重数学和科学。我们想把两种模式里好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骆家辉在广东台山祭祖


我非常享受自己干活的乐趣


B:以前,作为华盛顿州长,你工作很努力,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被称为是“最后一个拉灯的人”。现在来中国做大使,你也这样吗?还是最后离开办公室的那个人吗?


G:当时,华盛顿和整个西海岸都遇到了能源危机,所以我们鼓励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一定要拉灯。


我始终相信一个信条,人一定要努力工作,随时给自己设立一个高标准,然后去实现它。我经常鼓励部下,要跳出原来思维的框框,不断去寻找新的灵感和方法。不能说,一个方法用了15年,你就一直用这个方法做下去。


我做华盛顿州长的时候,发现人们续签汽车牌照,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呢?我问手下,有没有改进的办法。后来,我们把这一时间缩短到了12分钟。


现在,在中国我们做了一件同样的事情,就是赴美签证。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我来中国5个月后,赴美签证预约的时间已经少于6天了,而在一年前,你要预约签证面试则需要等上22天。


而做到这一点的同时,赴美签证的数量也上升了70%。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使领馆没有增加一个人,如何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把原来的22天,缩减到6天,这是一个挑战,需要大家寻求新方法。很棒的是,他们找到了。


B:作为大使,你如此积极地推动中国人赴美签证的目的何在?


G: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去美国旅游、经商、读书。


我知道很多中国人想去美国看一看。美国的黄石公园风景非常优美,纽约、旧金山等一些大城市,也很不错。还有一些中国公司想去美国购买产品,选择那边高科技的服务;而相当多的中国学生,则期待能去美国读大学。


站在美国经济利益的角度,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去美国,而这也必定会促进美中关系。


B:奥巴马总统如何看待这个提议?


G:奥巴马总统非常支持这个提议,这不是问题。挑战反而在我们大使馆和领事馆这一方,如何把签证预约的时间缩减下来?我的同事们,都很棒。


B:拜登来中国,是你帮他制定去吃炸酱面的路线吗?这看起来很有趣,这是你的行事风格吗?


G:哦,不、不,那完全是他自己的主意。因为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去当地的餐厅,吃特色菜,和那里的人聊天,这是他的爱好。而且,我做大使以前,这个计划就排好了。你看,他出访中国的时候,我刚刚就任大使,还不到一个星期呢。


B:你的风格受人瞩目。刚一到中国上任大使,就被拍到背个双肩包,自己去买咖啡。这让人们在微博上议论了好一阵子,有人觉得这很不错,有人觉得你是在作秀?


G:这没有什么。在做华盛顿州长的时候,我通常是在晚上,开车到超市给孩子们买药。在美国,没有人觉得不正常,也没有人议论。


我并未意识到有人在拍摄我和我女儿。实际上,你会发现大多数的美国政府官员都很随意,同时我个人也非常享受自己干活的乐趣,这是我的风格。


B:据说,做州长工资不高,是不是真的?


G:(笑)州长的工资比华盛顿州普通市民的收入要高一些,足够我们家用。当然如果我选择做律师,或者去微软这样的大公司,薪水要更高一些。但是,我和我家人都不是特别看重钱。我进入政府工作,是想为公众服务。这是我可以回报社区的一个方式。


我觉得美国和华盛顿州,对我、我的父母、我的祖父母以及整个宗族都非常好,我们在这里享受到了机遇。那我就期待能有所回报。


你知道中国人从1800年就开始来到美国,一开始都是从广东那边过去的,帮助修铁路。后来,很多中国人去工厂、金矿。我的家族算是很幸运的,而我能进入政府公共领域去工作,就可以让这个国家、这个州变得更好。反过来,我的家人也会生活得更好。


我很喜欢从事政府公共领域的工作。我记得肯尼迪就职总统宣誓说过一句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你要问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如果人们都在那里讨论将会影响我们大家的各种决定,为什么不能多我一个呢?这样,我可以自己来推动那些会帮助民众的决定。



骆家辉与中国工人


上海和广东台山,都最能代表中国


B:你曾经去台山吉龙村寻根,到了你父亲的出生地,为什么说一切就像十九世纪?


G:因为那里一点也不像现代中国,我家的老房子和我祖父出生时一模一样。这个房子,唯一一点现代的地方,就是通电了,而且有电炉。不过,我回到父亲、祖父的出生地时很激动,心中常常有莫名的感动。


B:你来过上海很多次了,怎么看这个城市呢?和你的祖居相比,你觉得哪个才是真正的中国?


G:我很喜欢上海,这是我太太父母的故乡。上海和广东台山,都最能代表中国,因为现在一半的中国人住在城市,一半则还住在乡村。


B:你年轻的时候,也和自己的孩子们一样,经历过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小时候,你的老师会因为你们移民学生吃的早餐是稀饭或者通心粉,很不美式,而用尺子打你和意大利同学的手。那时候适应环境、适应美国,就是要拼命去除自己身上的“根”文化,从哪一年开始,你知道“可以成为你自己”?


G:在我成长的过程里,民权运动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我可以成为我自己。


民权运动对于当时整个社会都很有帮助,让我们知道了美国可以真正成为一个对所有人充满自由、希望和机会的国家。我小时候,美国的现实是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宪法所赋予的自由、平等,在生活里看起来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但是,由于美国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又允许个人自由表达观点,尽管大多人并不同意,但马丁·路德金还是推动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后来,法条进行了修改、人们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的人,都可以相互拥抱。看看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华裔州长,第一个华裔商务部长,现在又是第一个担任美国驻中国大使的华裔。我觉得是民权运动给了我和我们这一代人无限可能性。


B: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你的前任洪博培大使曾经说过,最大原因是中国的传统是基于儒家文化。整个文明、整个社区的重要性是排在第一位的。而美国,则保留了杰弗逊式的传统。托马斯·杰弗逊构筑了美国立国思想,主要内容也就是个人权利。这就是双方常常争执所在,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G:儒家思想在中国很盛行。在美国,我们很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鼓励每一个人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觉得中美文化的共同点,都聚焦在对社区的贡献。美国有很多个人和家庭,都会把自己的收入捐赠给公益组织。通常,孩子们会捐赠给学校,家庭会捐赠给医院。这应该也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个体就是应该回报社会。

Related Ar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