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 Up   Thumb Down Comments

纳粹的经济传奇:希特勒如何让德国富强?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现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
 
对于从前的许多德国人来说,纳粹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邪恶,只有当他们后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价值观,具备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意识与责任,明白对他人权利的剥夺即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才真正认识到了纳粹的实质与危害。

历史是大人物创造的,但在大人物背后却站着千千万万小人物,他们是纳粹统治的民众基础,没有他们历史就没有体积。
正是由于这一点,二战刚结束,美国记者迈耶就重返德国,在十年居住期间,他跟踪采访了10位普通德国人,了解到为什么大多数普通德国人会拥护纳粹,其答案正如他为自己的书所取的书名:《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希特勒上台前,这10位普通德国人都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无着。在他们的回忆中,1933年纳粹上台至1939年战争爆发前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光。
仅仅三年间,德国的高失业率即下降为零,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并且实现了共同富裕,连工薪阶层也能和管理阶层一样去国外度假。


纳粹所以能迅速壮大,全靠大量工人、失业者、农民与中产人士的支持。
在那段时间,这10位德国人的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再受穷挨饿。
一位裁缝告诉记者,1918年的共和使他父亲变穷,是纳粹给了他父亲工作。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是国家提供的工作,而且有保险和养老金,1935年成为纳粹成员后,他的这些梦想全都实现了。
一位木工则说,纳粹缩小了贫富差距,每个人都有了工作机会,而战后虽然有了自由,但自由却不能作为生活的替代品。
这表明,尽管纳粹上台后就开始镇压反对派,迫害犹太人,但只要让民众得到他们想要的物质生活,他们就会支持纳粹。
在他们看来,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他就仍将作为历史上振兴德国的伟人而载入史册。
由此可见,导致纳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当时的德国人政治观点多是从个人处境出发,对他人的权利漠不关心。
那位木工就发现,纳粹制度有许多好处,首先是纳粹打破了阶级区分,使他与上层人之间有了同等地位,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在群众组织“劳工战线”中,他与一位教师也成了战友,大家完全平起平坐。那位裁缝曾给大学教授做衣服,他对此既自豪又忌恨,成为纳粹成员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对教授们指手划脚了,这使他感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希特勒非常懂大众心理,他争取他们支持的办法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强他们的翻身解放意识。
社会福利的增加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平等甚至在政治上比他人优越却能使普通人获得幸福感,哪怕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太好。
实际上,这些普通人都是很正派勤劳的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没有受过迫害,也不认识任何高层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杀。
即使他们知道一点也不相信,认为是犹太人的谣言。他们总觉得犹太人经商太有钱,比他们生活得好,这使他们感到很不公平,认为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是应该的。
那位裁缝就告诉记者,正是犹太人偷走了自己祖先的所有东西。一位银行职员则认为,应当让犹太人的经济下降到与他们的人数成比例。
他们渴望社会公平,但却缺乏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的能力,把宣传和事实分开来的能力,因而看不到纳粹的“公平”是在攻击人的基本价值和所含的权利。
所以与许多普通德国人一样,纳粹宣传说通货膨胀是犹太人造成的,他们就相信了。
报纸上整天告诉他们,“犹太人是世界资本家”“犹太人统治着英国”,“犹太人控制着俄国”。
那位裁缝曾与记者谈到毒气室,说:“如果发生了那种事,那它是不对的,但我相信它没发生过。”
1938年11月10日,发生了犹太会堂纵火案,一群孩子从被砸的犹太人糖果店搬运糖果,警察和成人在旁边看着。
此事他们也都知道,但并不觉得这是在犯罪,因为他们从没有听说过穆勒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也没有听说过汉密尔顿的名言:“先生,你们的‘人民’是一只巨兽。”
为了巩固对民众的思想统治,纳粹强调的都是一些非智性的品格,诸如忠诚、纯洁、劳动、简朴和爱国主义等,并把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看成是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阶层,这给那些不愿思考的人提供了一个不思考的借口。
对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多数普通人只有二选一的简单思路,一位收账员曾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希特勒的名言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
这给大多数德国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解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完全可以放弃维护个人权利。
这些普通德国人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缺少政治权力意识,总认为国家是崇高的,而个人无足轻重,因而对他人的苦难漠然置之,甚至参与迫害。
战后德国人开始了新生活,这10位普通人的生活又一度变得艰难,他们需要承担比从前更多的个人选择和责任,对此他们总是抱怨和不满,觉得纳粹曾经把一切都管理起来,统治得很好。
这表明,他们从来没有受骗,以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是自由的。
事实上,他们渴望的从来不是自我实现的自由,而是想要摆脱“自由选择的可怕负担”(陀思妥耶夫斯基语)。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现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
对于从前的许多德国人来说,纳粹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邪恶,只有当他们后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价值观,具备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意识与责任,明白对他人权利的剥夺即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才真正认识到了纳粹的实质与危害。


希特勒如何让德国富强?

1931年,德国已经有了500多万失业者,相当于全国成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他们的生活几乎全无着落,雇人的单位少得可怜。
无论是保守党、社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只知道在议会和刊物上互相批评,“主义”提了一大堆,但什么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都拿不出来。
纳粹党则反其道而行之:基本上不和别人争辩理论的它,此时几乎被建成了一个大公司。
党员们无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德意志人民生产自救的活动中去:有搞市场情报的,有搞推销的,有搞组织的,有搞运输的,有搞培训的,有搞财会的,对穷人们有求必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体贴他们,简直和宗教组织或红十字会一样。
不管什么人,只要一加入他们的行列,便能保证天天吃饱肚皮,从此不再失业。
工人们不领工资——反正此时马克的价值同废纸一样——而是领大锅饭和一些实物补贴,比如衣服、工具之类,还负责介绍福利住宅。
对劳苦大众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刺激啊!
负责发放大锅饭的纳粹党员一边往穷人们的碗里倒土豆、面包和副食,一边淳淳善诱地对他们说:“您瞅,咱们这国家披山带河,沃野千里,要物资有物资,要科技有科技,年年得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照单全收过。可说起这经济,咱就能搞成现在这样子呢?还不是因为当权的都被帝国主义收买了,什么正经事都不干,整天就知道贪污腐败,祸国殃民?您再瞅,街上的那些警察,就知道在咱老百姓面前神气活现的,其实个个不都是卖国贼的小走狗吗?这些混帐王八蛋全都是德国人民的公敌!啥时候咱们希特勒主席上台了,啥时候咱们这苦日子才能有盼头哇!”
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在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对他们的再生父母——纳粹党感激不尽的泪水中,1932年德国总理大选的胜负就已经很清楚了。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此时,德国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吓人,失业人数超过600万。
莱茵河西岸地区虽然已被盟军在1930年6月归还,但却百废待兴;而且法国还占领着萨尔州,并企图用培植当地分裂势力和亲法分子的做法,通过全民公决,把这个州正式吞并掉。
只要德国的经济形势不好转,法国人的这个阴谋就随时可能得逞。而且,纳粹党的执政还有些先天不足,因为它并不拥有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席位,这些都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新任总理希特勒。
在执政的第一年里,希特勒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当成功。
反对党被不违反民主的程序和手段取缔了,莱茵河西岸重工业区的工厂相继恢复了正常运转,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权。
除了被取缔的那些政党的忠实追随者外,大部分德国人民对反对党和工会的消失都并不反对,甚至很赞成。
魏玛共和国的14年统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场丧权辱国的灾难,人民生活水准比一战前的帝国时期大大下降,所以他们对这个民主政体及其政党并无好感;旧工会连起码的就业率和工人最低生活保障都争取不到,更遑论其它。
1933年,希特勒除了把少数反对党成员打入监狱以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他的亲手设计和主持下,人类历史上不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绝后的伟大经济奇迹开始了。

希特勒如何让德国富强?

自1928年起,各种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但总是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
希特勒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因为德国人当时穷得叮当响,连能否保住饭碗都有问题,根本没钱买汽车。
希特勒还是决定拉紧裤腰带来加以支持,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必须先有路,然后才能有汽车,不然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
何况高速公路可以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又使得当时德国人的工资低廉,降低了建筑成本。
所以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
有的时候,口号比钱还管用,德国人民真的不计报酬,不讲待遇地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Fuehrer(领袖):这个词一直被错误地翻译成“元首”。
这是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身的希特勒给自己取的新称呼,目的就是贴近群众,不要像“主席”或“总统”那样,显得太贵族化。
在上任后的前四年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方面。
谁也不能否认,他的政府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实在出色:1933、1934、1935,仅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
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
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
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你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
三年之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还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着名的当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
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在比较飞机和飞艇之间的优劣,以决定他下一个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应该叫做“大众飞机”,还是“大众飞艇”呢。
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
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
国力的迅猛增强,大大提升了德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归属理念。
1935年1月13日,萨尔州举行了未来归属问题的全民公决,结果以90.8%的高票率,决定回归德国。
同年,柏林获得了193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带着秦始皇“帝万世”的豪情壮志,希特勒信心十足地宣称:“在以后至少一千年中,德国将不会再爆发什么革命了!”

希特勒如何让德国富强?

和大部分独裁者一样,希特勒对艺术特别地关心。
他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和建筑工程师,谁要想否定这一点,倒还不如去致力于否定毛主席的诗词和书法才能,后者显然会容易些。
似乎直到当了总理以后,他才突然发现了自己在建筑方面的才能。“如果哪天下台了,我就去当工程师!”
除了交通方面的建筑以外,他还亲身参加设计了许多的社会、体育、文艺场馆和水利设施——决不限于题个词,剪个彩,听听报告,拍个桌子之类的,而是真正的研究图纸,分析数据,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直至二战结束为止,大部分他参预设计的建筑都未能完工,其中包括:直布罗陀大坝,目的是排干整个地中海,化碧波千里为万顷良田(另外,这样英美的潜水艇也就进不来了);不列颠大桥,现在这个计划已经由海底隧道多所取代;以全盛时期的巴比伦和雅典为范本,重建整个柏林城,把它造成日耳曼尼亚(他按拉丁语给德意志起的新名字)的新首都,它将比罗马、巴黎、莫斯科和伦敦更辉煌,更壮观……即便是当时已经完工的建筑,在二战后也大都被盟军用炸药彻底铲除,只有几个文艺场馆,因为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而得以幸存。
希特勒的艺术口味是相当保守的,或者说,是相当古典的。
当时,抽象派艺术已经风靡整个欧洲,而希特勒对此极其反感,他为此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黑鬼化”的艺术,矛头直指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后者的艺术和政治思想都与纳粹背道而驰。

希特勒看到当时的艺术有严重的抽象化、暴力化、色情化的倾向,所以呼吁艺术界以希腊、罗马为准则,进行第二次古典文艺复兴。
对于那些还顽固不化,坚持“黑鬼化”下去的艺术家,希特勒说:“他们的作品是Mist(德语,即英语中的Shit,中文我想就不用翻译了吧),应该被扔到Mist应该去的地方去。”
历史证明,政治家对艺术过分关心,往往既是艺术的不幸,也是政治家的不幸。
但以我个人的看法,希特勒当年对现代艺术的批评意见并没有错。

二战后,世界艺术与东西方的古典艺术完全背道而驰,即便不说是“黑鬼化”,至少也也严重“非洲化”了(当然,你要是觉得黑人快板、南美裸舞,以及画展里满眼丰满的乳房和臀部比起达芬奇、莫扎特来是进步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这样的发展轨迹也就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远见卓识。
在希特勒执政期间,德国电影界迎来了它不仅空前,而且很可能也绝后的辉煌时期。
德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几位导演都在这个时代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他们发明的许多拍摄技法好莱坞至今仍在沿用,尤其是为纳粹党拍摄的几部记录片堪称经典,开创了大场面电影的先河。
希特勒本人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也当数他为纳粹党设计的旗帜和制服。
象征社会主义的红色,象征民族主义的白色,还有那醒目的钩形图案,在党旗上如此和谐地凝聚在一起,让人一见便终身不忘。
灰黑色的头盔、大衣、长筒靴和粗皮带组合起来,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威压感,让敌人一见便胆战心惊。
没有艺术造诣的人,就像中国的汽车外形设计师,是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独特的创意的。
1936年夏天的柏林奥运会,成为希特勒和纳粹党宣传的盛大舞台。
那是一届高科技的奥运会,场面前所未有的壮观。
这次演出的高潮其实在揭幕式上就出现了:

成百上千的外国运动员——其中包括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苏联人、波兰人……
这些德国未来死敌的运动员们,集体向观众席上的希特勒和纳粹官员们行举臂礼。
它也同样是希特勒的独创,在当时的欧洲被看作极其时髦的礼仪。
纳粹德国在本届奥运会上制作的纪录片,也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着名、最成功的杰作之一。
尽管德国运动员在田径场上输给杰西·欧文斯让希特勒很不愉快,他拒绝和这个美国黑人握手的事件甚至引发了官方抗议,但这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第11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令德国人民对本民族和希特勒政府的信心空前高涨,同一个声音在全德国各地响起:“Heil,Hitler!”(赞美你,希特勒!)
如果他在此时突然意外去世的话,必将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流芳千古。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1937年,希特勒在视察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时,突然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们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你们看着吧,德国经济很快就能达到足以支撑战争的规模了!”

Related Ar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