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炎症,大家可能联想到胃炎、肠炎、肝炎......由于很常见,所以很多人都不太当回事,可如果今天告诉你,炎症如果长期存在,是有可能演变成癌症的,会改变你对炎症的看法吗?
一、从炎症发展到癌症,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炎症,其实是我们人体面对外界病原体攻击,而出现的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大多时候对人体是有利的,可以帮助机体激活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帮人体消灭病原体,加快受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速度。
但有时候对人体却是有害的,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而长期反复在炎症刺激下,可导致细胞癌变。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所以,对于炎症问题,我们无需过度担忧,也不可大意轻视,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干预,才能尽可能的预防癌症的发生。
二、六分之一的癌症,都是炎症引起的
据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一则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1/6的癌症都是因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的,而这些感染大多就是我们俗称的“炎症”。因此,日常应小心炎症成为癌症“帮凶”,如果身体发生炎症,应及时治疗。
1、肠炎——肠癌
肠炎有很多种类型,其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几率最高,但却普遍被人忽视,大多数人都只会选择买点消炎药,不仅无效,还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发生了癌变。
因此,建议有肠癌家族史、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经常吃高脂高热食物、30~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等肠癌高危人群,平时要注重肠癌预防,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均衡膳食,多吃蔬果少吃肉,平时远离烟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锻炼,控制体重。
2、肝炎——肝硬化——肝癌
当发生肝炎后,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病毒便会在肝脏内部继续“肆意妄为”,持续复制,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长期下去便可能演变成肝硬化,进一步形成肝癌。
因此,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如有肝癌家族史者、长期酗酒者、存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等疾病患者,定期进行肝癌筛查,预防肝癌。同时尽量避免熬夜,远离酒精,远离霉变的食物。
3、胃炎——胃癌
不少人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都会得到一个结果,那便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这时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受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便会演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此时如没有及时处理,可进一步演变成肠上皮化生、胃癌。
因此,建议胃癌高危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抽烟喝酒等,定期进行胃镜筛查,同时均衡膳食,保证三餐规律,尤其是注意预防幽门螺杆菌,它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平时卫生工作要做好。
从炎症发展到癌症,期间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所以只要我们把握住这个机会,及时通过正确的方法治疗,那就可以离癌症远远的。
三、炎症与饮食紧密相关
癌症、炎症的发生其实与我们的饮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2021年4月一项涉及400万人的研究发现:食用促炎饮食,可提升27种慢性疾病(心脏病、癌症等)的发病风险以及早死风险。
那促炎饮食到底指什么呢?顾名思义,促炎食物指的是长期进食一些可提升人体炎症水平的食物;相反,抗炎食物指的是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的食物。那么促炎食物和抗炎食物分别有哪些呢?
“促炎”食物
1、高脂、油炸食物
《脂质研究杂志》上曾刊登过一项小鼠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小鼠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时,小肠当中的应激反应与病毒感染的反应方式相同,可引发一些免疫分子的产生,并导致全身炎症。
因此,建议大家注意控制油的摄入量,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健康的成人一天的食用烹调用油为25-30g,大家自己掌握好。
2、红肉、加工肉类
胃在消化红肉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亚铁离子和N-亚硝基化合物,后者可通过诱发DNA互补碱基对间的交联,在炎症反复的情况下启动细胞癌变进程。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选择白肉,控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一周控制在5次以内。
“抗炎”食物
1、全谷物
如小米、红薯、燕麦等,这类食物当中含大量的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不仅可帮助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在肠道中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帮助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改善肠道环境。
2、深色果蔬
如西蓝花、胡萝卜、蓝莓等,当中含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花青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对降低炎症反应都是有帮助的。
3、深海鱼类
如秋刀鱼、沙丁鱼、三文鱼等,这些食物当中的EPA、DHA、ω-3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是比较丰富的,有一定的降低炎症的作用。
总结:对于炎症,我们无需过度害怕,它只是我们身体发出的一种健康危机提醒,提醒你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平时尽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规律的作息,积极锻炼,尽可能保持愉悦的心态,减少炎症的发作,争取离癌症远远的。不过一旦炎症发作了,应及时治疗,切勿将炎症“拖成”了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