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 Up   Thumb Down Comments

疫情当下,信息芜杂纷乱,何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熙妈

  微信里被拉了好多群,信息太多,有些群就直接选择了免打扰。即便是这样,温哥华一个抗役群里还是有几条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先是一群友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大意就是淘宝之父给加拿大捐了大量物资,竟然被渥太华百般羞辱。怎么样?这题目够劲爆吧? 群友二就说了,你转的文章太有主观情感色彩。群友三补充说,要说不符合某些标准也许有可能,百般羞辱应该不是事实吧? 群友四马上不干了,义愤填膺的说,事实重要吗?捐的东西不要就是羞辱!还补充说,说不好听的,武汉还差他那十六吨物资吗? 啧啧,这口气,真是财大气粗。语气的背后自然是斥责对方“要饭还嫌饭馊”。

  试问,事实不重要,那还有什么重要?再说,在加拿大久居的人都会知道,“百般羞辱”这个词就在一个普通的加拿大人身上都是较为罕见,更何况是一贯追求政治正确的渥太华?

  出于好奇,我去找英文媒体的信息,想康康谁这么粗鲁竟然百般羞辱我们?找到了一条皮尔逊机场发的推特,说阿里巴巴运送的救命物资到达机场,他们作为承运方自豪参与其中。这条推文有两千多个赞,九百多个转发,底下的两百多条留言里也有喷子(相比中文评论区的喷子数量真的算很少了,也许是地广人稀吧),但大部分还是表达感谢的,有的还说小土豆捐给中国物资是正确的,你看人家回报了更多。

 

  又看了小土豆的答记者相关报道,他只说,中国还会有很多物资运来。


  针对“阿里巴巴向加拿大所捐口罩不符合标准”“丹麦拒收口罩”等传闻,4月1日,马云公益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也进行了正面回应。



  这件事让我不禁想到我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与我家K同学受教育过程的对比,可能最大的差异就是我们一直没有经过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的训练。

  记得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冰心的散文《小桔灯》,我特别的喜欢,但又说不出哪里让我这么喜欢。老师让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当时幼小的心灵很是为难。后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心思想,那是标准答案,我们工工整整抄下来背下来,考试会考的。可是,文学作品不是用来欣赏,用来潜移默化的吗?说好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

  因为考试要考,我们背诵了太多的标准答案,就省去了逻辑推理的过程,直接得出结论。

  K同学四年级时曾与我讨论二战,他说,面对外敌侵略时,正面战场的军队一定是当时在执政的政府的。是呀,没毛病,非常简单的逻辑推断啊。可我咋就没想过这个推理呢?

  八年级的第一堂社会研究课,K同学的作业是回答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如何记载下来的,有哪些方式?你得出什么结论?大概记得K同学的答案是:历史传承至今有书面记载、民间传说、出土文物等方式。因为不论是记载还是口口相传,难免会有主观评判参杂其中,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今天看的历史未必就是事实。

  有时候老师还让他们针对一个话题写出正反两个方面的论据,比如,我们要不要禁止使用小汽车?认为需要禁止,理由就有汽车带来车祸、排放有害气体,即使用电仍旧需要用煤或其他带来污染的能源发电、带来城市拥堵;反过来,认为不能禁止的则因为汽车带来生活的便捷、推动社会进步、可以使用更洁净能源等。可以辩论的话题有很多,包罗生活万象。如果赶上联邦大选,老师也会鼓励他们回家观看候选人的辩论。土豆第一次参选时,儿子的学校还曾做过模拟投票,由老师给他们解释几个党的候选纲领,让孩子们自己判断应该把手中的票投给哪个党。

  这种思辨能力的训练会让孩子们从小不盲从,遇到事情先学会客观分析,寻找事实依据最后再得出结论。

  每次K同学说:mom, don’t rush to judge.(不要急着判断)我就知道,我又武断了,我没有think before judge(先思考再判断),只能虚心接受提醒。


  现在的自媒体信息满天飞,为了吸引眼球,标题起的一个比一个惊悚吓人,恨不得把潘多拉盒子里的东西全部复制粘贴。读者跟着吃惊、生气、愤慨,拿着板砖就一哄而上。过了两天,各种反转又出来,然后大家伙丢下手里的砖一哄而散。

  在信息芜杂纷乱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吃瓜群众,只不过吃的时候可以慢一点,吐一吐瓜子,防止噎到。

  何不让子弹多飞一会儿?等子弹落地,还这世界一片清净。

熙妈,原国内211高校副教授,热爱讲台,享受春风化雨的成就感。定居温哥华以后,继续从事教育项目对接及留学生服务工作。家有在读少年,有幸成为中西教育观察者。业余爱好码字,常有篇章见诸报刊,以文会友,人生快事。

Related Ar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