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 Up   Thumb Down Comments

共享经济之后的全新战略思维


导读当许多企业在思考如何使用互联网时,一种被互联网使用的共享经济思维产生。


从经济学发展来看,由亚当·斯密的“利己”思维逐渐发展出共享经济的“利他”思维,其中的关键在于共有文化经历了财务资产共有、知识资产共有、人脉资产共有,乃至于共享经济中闲置资产的共有。


其中共享经济的实践在于开放(信任、开放数据、开放API)精神,成功之后所导致的万众创新,让使用者的时间成为新经济有限的资源,这种新经济称之为“随经济”。


包括了随时(零碎、延长、锁定)、随地(O2O商务)、随缘(社群媒体的意外发现)、随处(智慧生活)、随支付(数字金融)与随渠道(全渠道)六项战略思维。



奇奇怪的现象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有许多看似奇怪的现象: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如阿里巴巴),没有自己的产品库存;世界上最大的内容提供商(如脸书或微博),没有自己出版的内容;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如Uber或滴滴打车),没有自己的车子;世界上最大的出租公寓(如airbnb),也没有自己的房子,等等。



这些怪现象,应该是来自于数位经济“+互联网”与共享经济“互联网+”间的差异。因为,前者将互联网当工具使用,重点在利己;后者则是设法将自己当作工具,给互联网生态使用,强调的是利他。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提出两个公式,来解释共享经济与传统数位经济间的差异。

共共享经济与传统数位经济公式一:企业+互联网=企业

 
公式二:互联网+企业=互联网


前者代表的是传统数字经济,而后者则代表了分享经济。举例来说,诺基亚手机+互联网,等于一支有上网数字化功能的手机,还是一支手机,是数位经济的思维,主体在诺基亚手机;而互联网+iPhone,却等于一个拥有iPhone的互联网生态,是分享经济的思维,主体在互联网生态。


其中最主要的差别是,诺基亚把互联网当作工具来使用,而iPhone等智能手机却是把自己当作工具,被互联网来使用。诺基亚使用互联网“利己”,而iPhone使用互联网“利他”。结果,利他的思维大获全胜。


因为出版业利用iPhone,保安业利用iPhone,零售业利用iPhone,还有酒店公寓、出租车、银行……当各行各业都要利用iPhone时,iPhone怎能不红?
 
这个道理很简单,酒店或公寓+互联网还是酒店或公寓,但是互联网+公寓就是airbnb。出租车公司+互联网,就是有互联网服务的出租车公司,但是互联网+私家车,就成了Uber了。品牌商+互联网还是品牌商,但是互联网+品牌商,就是阿里巴巴。


同样的道理,银行+互联网,只是一个网络银行,但是互联网+银行,就是一个有数字金融服务的网络生态。大学+互联网,只是一所有互联网的大学。但是互联网+大学,这将有可能是一所世界最大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新经济的基础建设。


但其中一项重要的观点,就是大学不再“利己”地把互联网当作自己的资源,而是将自己的资源共享给互联网,设法“利他”。
共共享经济的发展:利己到利他经济学主要探讨在有限资源下,人们产生价值的活动与逻辑。经济学由亚当·斯密的“利己”思维,逐渐发展出共享经济的“利他”思维,其中的关键在于共有文化经历了财务资产共有、知识资产共有、人脉资产共有,乃至共享经济中闲置资产的共有。

 
古典经济:强调利己与生产成本。


数位经济:强调平台与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强调利他与共有成本。因为工业经济的发达,让市场的物资非常充沛,许多资源都闲置着;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媒合)的技术越发成熟。当这两项碰在一起时,就产生新的分享经济。让一种使用不必拥有的新生活型态俨然成形。


从最早的二手资源(拍卖网站),到现在闲置汽车的共享(Uber)、闲置房子的共享(Airbnb)等,因为网络上的随选、搜寻、媒合的交易成本越来越小,未来这种凡事皆可出租的新经济,就成为共享经济。


根据《经济学人》在《共享经济的崛起》一文中对“共享经济”的定义:网络上,任何东西都能出租。包括分享你的资产、资源、时间、技能……在经济上,随着支付与信任技术的完善,人们开始能从分享资源中获得金钱报酬。



共有文化的形成

共有文化的形成:财务、知识、人脉与闲置资产的共有。共享经济时代,对资源的看法逐渐由“私有”走向“共有”,因为共有的文化没有形成,很难真正的分享。这个资产共有化的过程,又可分作财务、知识、人脉乃至于所有闲置资产的共有。

财财务资产共有首先,是财务资产的共有。过去,公司是股东的,现在,企业为了留住科技人才,开始将公司的股票与员工共享,当公司赚钱与赔钱都由员工共享时,大家就会更努力地让公司成长。这是第一波共有化。公司为所有员工所共有,有钱大家赚,这是财务的共享经济阶段。

知知识资产共有接着,知识资产的共有。知识必须共有,知识分享的行为才会形成。过去,知识是个人的资产,必须付费才可取得,现在,知识渐为共有资产,随时皆可上网取用。像是百度、维基百科上几乎包括了各式各样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由群众分享而来,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浅显易懂,并影响着市场。例如有一次笔者要买数码相机,互联网上总是有“不求名、不求利、只求爽”的人,努力分享着他的相机知识。


但是相比之下,我比较相信企业公关网站的介绍,还是这些陌生人的观点?我选择相信陌生人,而这些“素人”的知识观点,也渐渐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与经济。

 


人人脉与渠道共有之后,人脉与渠道也从私有变为共有。过去,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与渠道,这是一种私有化的过程。现在,电子商务如阿里巴巴与iPhone app store所建立的渠道网络,渐渐成为共有。



过去,人脉是个人私有的资产,现在,人脉成为分享的资源。比如微信的朋友圈,脸书(facebook)上认识朋友的朋友,渐渐地人们开始分享朋友,甚至分享自己的隐私。


举例来说,在阿里巴巴上,一个内地的网商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产品卖到全大陆,甚至是全世界。过去,必须建立自己的渠道,现在,使用阿里巴巴的渠道即可。 

闲闲置资产共有互联网经过二十年的商业化应用,使得市场间的交易成本降低,越来越容易在互联网中搜寻闲置资源,一种“使用不必拥有”的闲置资产共有的新生活型态正在成形中。



当财务、知识、人脉逐渐共有化时,共享经济俨然而生,人类社会开始学习与朋友或陌生人分享与利他。依照Belk的说法,分享可以分作好朋友或强连结关系间的“内分享”,与陌生人或弱连结间的“外分享”。


分享的形式又可以分作所有权的转换(如二手商品交易或捐赠)与使用权的转换(如借用或租用)。这类的议题已经讨论许多,本文将讨论共享经济的实践。共享经济的实践,需要靠以下的基础建设。


共享经济的实践:开放


除了闲置资产、便捷的交易成本,分享经济的实践还要靠企业从封闭走向开放,包括开放API、开放数据以及数字足迹信任三项。
开开放API开放API。“互联网+”的思维,在于要从把互联网当工具使用的思维,转换成把自己当工具,被互联网生态使用的思维。如何被他人使用?其中的关键,便在于开放API。


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是种应用过程调用的标准接口,藉由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接口,可以让不同的系统串接起来。


早期只是供给企业内部使用,但是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如果开放给企业以外的第三方使用,便能开发更多的应用,达到利他与利己的目的。
 
举例来说,早期微软开放操作系统的API,让许多伙伴软件公司能够替微软写系统,让应用系统与操作系统能够串接起来。


之后,SAP公司的ERP系统也开放API,也能与企业现有的系统与数据串连;目前苹果智能手机也开放操作系统的API,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为之写app。未来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家电,若能彼此以API串联,便是未来的智慧城镇。


当大家都要用你的API,你的应用工具怎么会不红呢?






开开放数据开放数据。分享经济成功的另一项关键就是开放数据。过去,资料受版权的保护,是企业利己的资产。未来,数据是共有的,越“利他”,有越多人使用,就越有价值。



过去,开放资料多半来自于科学实验室与政府部门,像是气象、地图、停车位空格、各地空气污染指数、主要交通堵车路段的时速、地铁人数、不动产买卖实价登陆……


近年来开放数据的观念逐渐走入校园与企业,许多校园开始有开放课程、开放讲义、电子商务业者开放库存数据等,数据越开放共享,效益就越大。
 
举个简单例子,最近有些学校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选课系统太差,希望学校能够开放数据API,想自己写一套符合学生需求的系统。试想,学校开放了这项资料还有谁会有兴趣?企业人事部门、培训企业、政府专家聘任、产业顾问……如果这些数据公开,老师们将要更努力上课,并让这些数据更完整好用。


此时,我们的思维就不再是一间大学选课+互联网,那是学校内的事;而是互联网+许多大学的选课,一旦打破了学校藩篱,就是互联网的事。
 
当然,开放数据未来还有隐私权、大数据分析以及江河运算等议题有待解决。
数数位足迹信任数位足迹信任。“信任”是降低交易成本最有效率的做法。互联网的思维之一,就是“媒合”与“分享”。过去,媒合的是电子商务的商品,未来,媒合的将是服务。只要是媒合,一定会有诚信与安全的问题,只不过媒合商品顶多是收到瑕疵货品,是金钱的损失。



媒合服务与资产,就有可能牵涉人身与资产的接触,是生命的安全。这也是共享经济先行者Uber与airbnb最引起争议的地方。
 
互联网的诚信与信任的问题通常是由社会网络来解决,因为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都会留下数字足迹。譬如,透明公开(俗称摊在阳光下)是防弊的最佳利器。举例来说,卖家是否诚信?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社会网络的评价说了算;


餐厅是否好吃?自己称赞自己感觉很假,但若社群网络评价好吃,那就是真的好吃了;甚至在智慧手机下载app时,如果有超过1000万人下载,评价在四颗星以上的,这个app就不会差到哪里,因为厂商要作弊,很难做到一千万笔。
 



社群网络评价的有效性靠的是巨大的数量与数字足迹纪录,如果数量不高,就只有靠实名纪录与信息公开,像是申请手机号采取实名登记,那么一般手机的持有者就不敢做坏事,因为每笔通讯都被记录着,而这些纪录都可以找到他。

 
Uber渐渐学会了互联网思维,印度的Uber提供了“一键报警”(SOS)的功能,遇到紧急状况,手机上的一个键就能将实名登记司机的资料(如姓名、照片、驾照号码、车子现在的所在地等)传送给当地警方;


这也提供了“安全网”的功能,也是一个按键,能将自己的行驶路线传送给先设定好的五个好友。如果你是乘客,你觉得是传统出租车比较安全?还是网络出租车比较安全?


互联网思维不能只思考功利主义与赚钱,而更应该思考是否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若你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你就能赚到钱。Uber会不会成功?重点不在他们的创新经营模式,而在于他们的创新是否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结论:随经济


“互联网+”真正的涵义,乃在于互联网将成为新经济中的基础建设,企业要思考的,不是把互联网当工具,而是设法使自己成为互联网的工具。此外,如果互联网+是新经济的基础建设,它所代表的,将是任何一家小微企业都能够轻易地加入一个最大的市场或结合成一个最大的产品。


在市场上,互联网把全球的消费者与供货商连结起来了。在产品上,人们可以藉由互联网服务的API,轻易地成为互联网产品中的一部分。
 
因为互联网将成为一个最大的全球市场,累积了大量的数据,藉由开放数据,将可以促进更多创新与创业的机会。举例来说,气象、地图、停车位……都是常见的例子。


如果小微企业那么容易接触到全球市场,以及与大产品做整合,就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象。当越来越多的服务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出现,经营的策略也有所改变,重点不再只是质量服务与体验,而是使用者有限的时间,在策略思维上,便进入了“随经济”时代。






“随经济”(Ubiquinomics or U-nomics)来自于无所不在的科技,如手机、感知器、物联网的普及。传统经济的有限资源是原子(Atom),资源有限,欲望无穷,经营的重点在生产成本。


数字经济的位(Bit)资源能够取之不尽,经营重点除了传统的生产成本之外,更加上了交易成本。共享经济的基础在于共有化的成本,包括了信任、开放与共赢。


“随经济”时代,因为“随科技”的无所不在,“时间(Time)”将成为新经济中的有限资源,因为购物与阅读是要花时间的,每一个人一天就只有24小时,所有的商品与服务,都在竞争这24小时。


共享时代下的六项战略思维

随时经济
抢消费者的时间。购物是要花时间的,而消费者一天只有24个小时,时间,是有机会成本的,也就是上班的时候都无法逛街。但是,电子商务的交易量在上班时间还蛮高的,因为电子商务是一种随时都可以逛街的经济。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人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就代表着行动商务时代势必来临。电子商务最宝贵的资源,除了内容,更是消费者的时间。
随地经济你在哪里,哪里就是网络的中心。商务的中心,将由地址、网址转变为个人所在地。过去,商店的地址无法移动,都是号召客户来店里消费,商务的重点在通路。


但是电子商务不一样,网址是可以移动的,将是哪里有人,就在哪里开店。比如将店开在手机上,你在哪都可以购物,商务的重点是个人的所在地。简单地说,重点不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在哪里,哪里就是通路。
随缘经济不是客制化,更是个人化。客制化是制造出来的,而个人化是参与出来的。昔日Nokia手机强调6000种客制化款式,但是iPhone手机一出,一种款式、一种颜色打遍天下,因为使用者的内容参与,却是一种个人化。


“超链接”的因特网结构扩大了参与的个人化模式,世界上最大的一本书是维基百科或是脸书,一个程序、一个接口,却浏览出上亿种个人化的信息串接。


超链接所链接的,不只是信息,更是人,人人参与的结果,产生的好朋友(强连结)与陌生朋友(弱连结)间的串连。


结果,随缘经济的重点不只网站,还有社群。过去,电子商务的重点在网站,现在,电子商务的重点在个人,因为人才是付费的人。此外,客户不再是一盘散沙,他们是连结成网的,企业也不是单一存在,也是连结成网的。
随处经济就是数字汇流的结果,大家都成为一个网了。云端科技将应用程序与数据库搬上了云,但是留在地上的却是人机接口,因此,计算机的架构变简单了,因为只要处理接口即可。


像是QR-Code,智慧家电、智慧城市都可以是端接口的一种形式。设备不再独立存在,他们是连结成网的,像是手机拍了照,很容易地就上了脸书。


未来,联网的不只是计算机,还包括了手机、游戏机、电视机、自动贩卖机……甚至是马桶、药罐、冰箱、体重机、电表等。
随支付经济全球币成为可能。钱,是以物易物的标准,举凡标准,最终就有世界普及的标准。


试想,如果有一天iPhone推出了苹果币(点数或第三方支付),可以用来购买音乐与应用程序,未来可以购买电子商务商品,再未来可以线下支付的话,今后我们去美国,就不需要兑换美金了,直接以苹果币支付即可。


未来的货币标准,可能不再是美金,而是一种在线的支付标准,姑且称之为全球币吧。
随渠道经济交易成本降低,让购物就是购物,不论它在哪个通路。通路是做生意的地方,过去以商品为中心,继而以平台为中心,最终将以人为核心,是一种全通路的概念,不分在线线下,让购物的感觉体验都是一样,无需再考虑通路的型态。



管理哲学的第四次元

管理哲学的第四次元:快速解决问题。随经济强调,网络上最宝贵的资源是“消费者的时间”,消费者已经把大多数的时间,分给了通讯软件、音乐与网游了。所以电子商务与内容产业,都在分食剩下来的零碎时间。过去我们都误以为质量、服务、体验是三项最重要的要素,但是在随经济的思维中却不是这样,“问题的快速被解决”,才是重点。

 
举例来说,TED十八分钟的演讲足够好了,无论在质量、服务、体验上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观众用于观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十八分钟,对网络来说,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还有,除了增长见闻之外,并不确定能解决什么问题。


银行的理财贵宾户也是如此,良好的服务质量与体验虽然好,但还不如让人快速买一支可以赚钱的基金。因为,投资赚钱,才是客户要解决的问题,而不只是一杯咖啡与亲切的问候。
 
农业时代讲求“质量”、工业时代强调“服务”、信息时代设计“体验”,这三项现在成了基本要求。因为在“随经济”时代,人们更想要:我的问题快速地被解决。这就是笔者所宣称的,管理哲学将进入“第四次元”。因为,问题快速被解决,需要个人化与智能化设计,这两项将成为未来的管理趋势。
作者:文/卢希鹏
来源:金融读书会

社群书院社群书院是开创阅读社交的新地球新世界!社群书院以书为媒的价值观,让每一个节点具备了学习力和生命力,通过阅读与学习为社交入口,更以知识为途径使得体系中的成员得以思想互联,大大降低沟通成本的同时,将会引发的是思维的不断碰撞和社群的持续裂变形成移动终端的多维方向阅读产业线,形成以线上社交为社交前端,线下聚会为社交后端,打造一个C2C结合O2O的学习场景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