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的冠心病死亡率仅为0.041%,全球最低。在55~64岁的男性中,日本人冠心病死亡率还不到美国人的1/10。
据统计,我国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是日本的75倍!他们的护心诀窍就隐藏在生活习惯中,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
日本人的十大护心经验
1、爱吃深海鱼
日本四面环海,日本人可以随时吃到大量新鲜的海产品,几乎每天都会适量吃鱼,烹煮方法多为低温煮熟、清蒸等。
日本人从小的饮食就离不开鱼。很多研究证明,长期吃鱼,特别是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达52%以上。常吃鱼的心脏病人,两年内的死亡率比起不吃鱼的人要减少30%。
2、喝绿茶
绿茶是日本人的最爱,他们喝的时候会把茶叶尽量碾碎,然后泡水,连同茶叶末一起喝下去。这种特有的喝茶习惯,可以使人摄入更多的茶多酚,对血管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绿茶有许多保健功效,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坏胆固醇,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加速体内脂肪燃烧。
3、 走路多
研究显示,久坐会伤害心脏,每坐一个小时血管的堵塞几率将增加14%。
虽然日本车卖得不错,但日本人自己却很少开车,无论自己有没有车,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地铁、公交、自行车出行。这样一来,即使工作再忙,再没有时间锻炼,下班后走路和站立的机会多,也能锻炼身体。
4、喜欢吃纳豆
日本人吃纳豆就像中国人喝豆浆一样普通,连中小学的营养配餐里、老年人福利院中都少不了纳豆。在日本超市里,纳豆一般和豆浆、豆腐等豆制品陈列在一起。
研究证实,纳豆有降脂、降压、抗栓、强骨和促进肠道健康等多种保健作用。它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为纳豆激酶类,具有溶解血栓的功能。
5、吃盐少
吃盐多是非常有害的,研究发现,吃得太咸,容易导致血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血管疾病。
有统计显示,日本人平均吃盐量还不到中国人的一半。对于各种食材,他们喜欢生吃、凉拌、水煮、清蒸,拒绝重口味。有美食家称,日本料理是用水包裹着的,少油、少盐、少调味品,吃起来健康清淡。
6、做菜不怎么放油
中国人做菜喜欢把油烧热后下锅爆炒,日本人吃油却很聪明。他们做菜很少放油,大多生吃、水煮或清蒸,菜熟了后,再放一点油。动物油基本不用,主要用植物油,包括菜籽油、橄榄油、葡萄籽油等。
植物油里不饱和脂肪酸丰富,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但植物油经过高温加热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就会被破坏,不再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7、每天要吃30种食材
一天吃30种食材,这是日本厚生劳动省在1985年《为了健康的饮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饮食目标。此后,30种食材这个概念在日本传播得非常广,被很多主妇当作一个准则来安排一天的饮食生活。
有人怀疑,一天吃30种食材很难做到吧?其实用点心,并不是难事。比如,可以用几种谷物煮一锅健康的杂粮米饭,熬汤时多放入一些食材如豆制品、海鲜、蔬菜等。种类多、分量少,吃饭八分饱。这样有利于营养均衡、控制体重。
8、 管住腰围
研究发现,腰围粗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约比其他人高40%,尤其是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更容易猝死。
日本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每年对40~75岁的员工进行腰围检查:男性腰围不得超过85厘米,
女性腰围不得超过90厘米。
腰围超标者必须要去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将被列入代谢综合征危险人群,两项不合格,就要被列为代谢综合征患者。要是企业没有管理好员工的腰围和体重,还将面临政府的罚款。
于是,日本人的腰围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小的。除了一些相扑运动员,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胖子。
9、爱干净
为啥这样说?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日本人牙膏消费世界第一。研究发现,减少口腔牙周细菌可减缓、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那么,定期刷牙、用牙线清洁牙齿,以及定期维护口腔健康可防心脏病。
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承认自己不常刷牙的人,心脏病风险多了70%。口腔不卫生是牙龈感染、牙周病的主要原因,这会增加个人发炎的负担,增加心血管的风险。
10、下班后会放松
每天下班后回到家里,大部分日本人都会泡个澡,节假日则去泡温泉。即使房子不大,有四五十平方米,家里也会买一个小浴桶,只够一个人蹲在里面。先淋浴后,全家人轮流进入浴桶,每人泡上20分钟,不仅可以扩张毛细血管,还能释放一天的压力,充分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