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个黑俄罗斯的笑话:
婚前,“我的伊莲娜,你就是我生命中的阳光”;婚后,“亲爱的让一下,你挡着光了”。
据说,“战斗民族”的姑娘结婚之前是上图那个样子(好了好了知道你是老司机但是今天不开车),而结婚之后↓
关于某类人的刻板成见一直存在,比如中国人都会功夫、蒙古人上班都骑马、法国人自带浪漫光环、亚洲男人那啥都特小等等,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吃过刻板成见的苦头。
所以很多人在眼馋前苏联领土上水灵灵的姑娘的同时,也担心自己不久之后就会收获一个拳头上能站人、胳膊上能跑马的彪形大妈。
那么,事实上这种几率有多大呢?今天壹读君(微信:yiduiread)撩开数据迷雾,让你五一假期信心十足地奔向祖国北方。
俄罗斯大妈真的特别胖……吗?
一米六五的姑娘九十斤,这样的人还说自己胖的话,大家随意附和一下就好。
但要说一个群体胖,不拿出数据就是耍流氓。专注于世界人民体重和体型的《柳叶刀》近几年有不少研究肥胖率的文章。
体重与身高二次方的关系叫BMI指数,通常作为衡量一般人胖瘦的参考指标,国际上认为数值超过30就算肥胖。
举个例子,身高1米8,体重60kg, BMI值18.5,非常标准。
全世界都在发胖。
详细到每个国家的肥胖率,说不定会有些你没猜到的新鲜玩意儿。下面两张图里,越是红色,肥胖率越高↓
一个难过的事实:女性肥胖地图中的红色系明显多于男性版,这意味着女性肥胖的概率更高,而女性肥胖率最高的地区是北非、南非、太平洋以及加勒比岛国,这些地区几乎一半的女性都患有肥胖症——真的轮不上美帝或苏修。
我们重点看一下俄罗斯。
1975年,俄罗斯女性肥胖人数是1200万,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女性肥胖数量。近30年后的2014年,中国以4640万占领榜首,俄罗斯退居全球第四。
发现没?论肥胖人数或肥胖率,俄罗斯女性都蒙受着冤屈,撑死不过是俄罗斯胖大妈比胖大叔多一些而已。
而且俄罗斯女性的平均罩杯是全球最大的。
胖出种族特色
太平洋、中东、北非、欧洲、美洲……这些肥胖率最高的地区有一个共同特征——以欧裔为主。
不瞒你说,40%到60%的成人肥胖都跟遗传有关,肥胖还真有种族区别。
饮食结构也是一方面,今天不谈,有缘再叙。
多项研究表明,不同的种族之间即使BMI指数相同,体脂肪含量和体型也会表现出不一样。
不管生活环境是否一样,亚裔、尤其是青春期前的亚裔小女孩的BMI值在世界范围内较低,但体脂率和患肥胖相关疾病的概率却更高。
绝经女性的情况更复杂。在BMI小于30时,亚裔女性的体脂率比欧裔女性高,一旦BMI大于或等于30,欧裔女性的体脂率就超过了亚裔女性。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同样的身高体重,俄罗斯胖大妈的体脂比中国胖大妈高。
这就要从脂肪本身说起了。
人的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和内脏周围,分别俗称为“梨型身材”和“苹果型身材”。亚裔躯干、髋部、肩胛部位的皮下脂肪比欧裔更厚,大腿中部的皮下脂肪在男性中没有明显差别,但欧裔女性明显厚于亚裔女性。
再翻译一遍:亚裔躯干胖,多是“苹果型身材”,欧裔、尤其是欧裔女性下身胖,受“梨型身材”青睐。
大姨妈带走的好身材
这样看来,欧裔并不比我们更容易胖,只是我们在不同时期胖得各有特色。
街心花园跳广场舞的阿姨中,身材少有胖到夸张的,但胖墩墩的歪果大妈却常常出现啊,是发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
这是真的存在。不过让窈窕金发美女变成胖大妈,更多的不是多了婚姻关系,而是少了大姨妈。
小男孩小女孩的脂肪分布都差不多,青春期之后,雌激素不仅参与糖、脂肪的代谢,并且引导女性脂肪趋向于堆积在腿部,“蜂腰肥臀”成为女人味的代名词。
雌激素在末次月经的前两年就开始下降,绝经前后下降最快,绝经后两年又达到稳态。这会导致一段时间内雄性激素相对过多,脂肪分布在雌激素缺失、雄激素引领下开始在腰腹部堆积……传说中的悲剧就这么开始了。
一项研究表明,绝经对脂肪分布的影响在欧裔女性中尤其突出——内脏脂肪增加49%,腹部皮下脂肪增加22%。
同时年轻时堆在腿部的脂肪没有明显减少,这就很让人尴尬了。
稍不留意,绝经就可能明显让欧裔女性腰变粗,并不意味着对其他人种没有影响。更年期激素紊乱有带来糖代谢失常、食欲亢进、基础代谢降低的几率,这些因素都可能带来“更年期肥胖”。
当然,还有一些人就算没到更年期也食欲亢进、懒得动弹,一放假就是睡睡睡吃吃吃,把发胖可能性折腾到比更年期还高得多。
说的就是你,快跟你妈下楼跳舞去!
参考资料:
《不同人种绝经后全身与局部脂肪分布的改变情况》,孙爱军,《生殖医学杂志》,2007年第6期
《中国人与美国白人脂肪及脂肪分布的种族对比研究》,何威,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三人行,必有一胖》,果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