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炸鸡、方便面……这些食物一出现,就被打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许多家长也尽可能不让孩子吃这类食物。
近期,在国内问答平台上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长辈们认为汉堡、炸鸡是垃圾食品,而粽子、面条、馒头、烧卖、米饭、汤圆、饺子、油条、月饼却不是?”咱们传统中华美食油条、汤圆、月饼等,仔细深究仿佛也并非那么健康。这一问题的出现让“垃圾食品”的话题再次受到人们关注,你心中的“垃圾食品”天团有哪些?
“垃圾食品”到底是什么?
垃圾食品(Junkfood)不是一个营养学的学术概念,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常指那些多次加工处理、热量较多但没有很多营养价值的食品,比如高糖饮料,油炸快餐,高热量甜品。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家俄亥俄州的报纸首先使用这个词的。在这篇文章里,“垃圾食品”这个词用来概括主要由精制米面和精制糖加工成的食物。
对老一辈人来说,过去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咸菜、腊肉、高糖甜点等传统食物都是很珍贵的,属于生活必需品,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因此他们并不会将其与“垃圾食品”挂钩。然而,很多中国传统小吃的营养成分多以糖类为主,吃多了会给身体带来很大负担,容易导致糖尿病。我们熟悉的油条也是属于一种高油、高钠、高热量的食物。而像月饼、粽子也含有很多糖分和油脂,但它们属于节庆时的点心,一年也不吃几次,偶尔吃点也无妨。
如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杂货店、便利店、超市、各类媒体上,都能看到“垃圾食品”的身影,且它们通常看起来非常吸引人,这让许多人开始沉迷于“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根本停不下来?伤害多吗?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RemcoHavermans教授和研究团队做了相关研究,他们认为,人类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能让自己吃饱并活下来,会有意选择那些能量效率更高的食物(高糖、高热量食物)。
密歇根大学博士EricaM.Schulte研究团队对人们热衷垃于圾食品的原因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减少食用“垃圾食品”后,人们会出现一些戒断症状,如情绪波动、渴望、焦虑、头痛等类似于戒烟、戒酒的戒断反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垃圾食品”具有成瘾性,会导致人欲罢不能。而发表在《细胞代谢》(CellMetabolism)上的一项研究也同样表明,吃高脂肪或含糖的食物会改变我们“脑回路”,会激活大脑的多巴胺系统,产生愉悦,并奖赏自己重复同样的事情,这也使得人们对这类食物产生持久的偏好。
而吃过量的垃圾食品会对人的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吃垃圾食品的短期影响包括:
压力水平增加;
疲劳、饥饿;
睡眠困难;
注意力集中困难;
情绪低落;
蛀牙。
从长远来看,吃大量垃圾食品可能会导致: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骨质疏松;
肥胖;
高血压;
抑郁症。
其实,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吃法
那让M记、K记等“洋快餐”背锅就完事儿了吗?实际上,许多舶来品食物并不都是“垃圾食品”,我们以为的“垃圾食品”列表是存在误区的。
比如这几种“共识”中的“垃圾食品其实并没有那么“垃圾”。
方便面。总被传防腐剂、添加剂多,但其实正规厂家生产的方便面没有防腐剂,添加剂的使用也是合规的。可以选择非油炸的方便面,并控制食用量,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加蔬菜、鸡蛋、调料包减半或不放的“健康泡面煮法”,这样吃就健康许多。
罐头。在正规渠道购买的罐头是有安全保障的,制作过程中会损失部分维生素,但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不会流失。需要注意的是,水果罐头里含有大量糖分,食用时需控制量且不要喝“汁水”,而肉类罐头可能含油脂、盐分较多,可刮去表面油脂并少量食用。
汉堡。它基本由面包、肉类、芝士、番茄、生菜等制成,其中包含了多种营养元素。我们可以选择能量和脂肪较低的汉堡,现在很多店还可以自主选择酱料,免去沙拉酱、番茄酱等,不就是主食+肉+蔬菜了吗?健康值瞬间提升!而汉堡的“好搭档”薯条、碳酸饮料、炸鸡就尽可能将其拆开了。
麻辣烫。被诟病为食材不新鲜、热量高、不卫生、口味重。食材和卫生问题哪能怪罪麻辣烫本身,科学安排好了,麻辣烫就是适合国人体质的“减脂餐”。重要的是汤底得选好,不要选过油过辣的。食材上也多选择蔬菜、简单加工的豆制品等,主食可选择红薯、玉米、土豆等。
烧烤。烧烤过程中会产生苯并芘、亚硝胺等致癌物质,但癌症是多种致癌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偶尔吃吃烧烤也不必过于担忧。尽量避免明火烧烤,可以选择电烤、铁板烧等。吃烧烤时,不要喝酒,可搭配蔬菜一起吃,肉类要烤熟但不能烤得太焦,并适量用调料和蘸料。
这正应了那句“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吃法”,人体的健康运转靠的是六大营养素的协调供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生活中比起避开“垃圾食品”,更重要的是注意平衡膳食,作息规律,并多加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