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步是很常见的运动,很多人执着于每天走路的步数,认为必须要达到10000步才好,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哈特瑞姆
来源|哈特瑞姆心脏科普CY-heartrhythm
每天一万步=健康?走步是很常见的运动,很多人执着于每天走路的步数,认为必须要达到10000步才好,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个说法的来源并不是科学家,真相是:
营销策略!
10000步打卡这个“习俗”到底是因何而起呢?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李依敏,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显示,“10000步健康指南”其实来源于一个营销策略,并非出于健康考虑。
60年代初,在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做准备时,日本人对国民健康的关注开始迅速提升,人们开始相信,规律的锻炼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有效方法。正好大约在这个时期,现代计步器被引进日本市场。那时的计步器不像现在功能繁多,只是一个系在腰间的小装置,负责记录你走了多少步。它用起来非常简单,而走路又是一个入门级的、不需要特殊设备的运动,两者正好完美结合。
借此风潮,一款名叫“万歩計”的产品在日本步行俱乐部人气猛增。很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使用万步计,“每日10000步”的风潮,也随之传播开来。
每日10000步到底有没有用?
当然有用!
虽说最初这个说法是为了营销,但走步确实能够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钟南山院士还把走步视作“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而且,走步最高的“性价比”是:
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很容易到达4000步,与每天走4000步相比,每天走到8000步的人群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1%,每天走到12000步的人群死亡风险更是降低了65%;
但是,当每日步数达到或超过10000步时,随着步数的上升,死亡风险下降幅度逐渐趋缓。
▼每日步数和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与每天走4000步相比,每天走8000步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显著降低。
▲随着每日步数增多,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风险均在降低
不想运动的哈粉们,可以多看看这些数据激励下自己!
快走才有用?
其实,走的快慢并不影响效果。身体好的人强度更大当然也没问题,关键是量力而行(每天6000步也是有益的)。
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或下肢关节炎等慢性疾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盲目追求步数,反而可能加重心肺、关节负担,对身体健康不利。
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如感觉身体不适,最好暂时停止运动进行观察。
几点注意
01 走路姿势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主任医生陈星佐建议,要避免以下几种走姿:
驼着背走:容易造成腰酸背疼、腿后面疼;
挺着肚子走:增加下肢关节的压力;
拖着脚走:足弓压力特别大,也毁鞋;
内八字、外八字。
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肩膀放松下沉,眼睛直视前方,头顶仿佛有绳子在提拉,腰部和腹部轻微紧张,手臂微曲,自然摆动,不需要过度用力摆臂,不要撅屁股,胯部不过度前倾更不能靠后,身体保持一条直线。
同时配合好呼吸,呼吸的节奏要均匀,切忌大口喘气。
02 走路时间
不要饭后立刻走。
刚刚进食后,大量的血液会汇集到消化系统,以帮助胃肠道更好地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如果进食后短时间即开始运动的话,那么提供给消化系统的血液就会减少,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及消化不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腹胀、腹痛等多种不适,而且会影响营养的吸收。
冠心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尽量避免饱餐后立即运动。
这也是因为饱餐后大量的血液汇集到消化系统,间接导致冠脉供血相对不足,这时剧烈运动的话易导致心肌缺血的出现。
建议:餐后1-1.5小时左右再进行低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开展较高强度的体力运动最好等到饭后2-3小时左右。
03 运动前适当热身
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心肺功能及身体耐受。(原标题:每天一万步=健康?科学家表示没说过,真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