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在防疫的过程中避免焦虑,姜学斌分享“5不5要”,包括不要转传或散布恐慌性购物的图文、不要执著在对照确诊者足迹等,让民众能在“抗疫中不焦虑”。(姜学斌提供)
台湾新冠疫情仍然严峻,指挥中心也在25日公布延后全国3级警戒至6月14日,随着本土案例将破七千人,难免引发民众焦虑、不安。身心科医生姜学斌分享“5不5要”的建议,包括不要转传或散布恐慌性购物的图文、不要执著在对照确诊者足迹等,让民众能在“抗疫中不焦虑”。
姜学斌表示,避免焦虑的最大前提,是要订定合理的期待值,他举例,“你儿子今天考20分,你期待他明天考80分,结果他考了100分,你应该会怀疑他作弊吧?这就代表,期待他成绩突发猛进,就是个不合理的目标。”
然而,台湾能在多久之内控制疫情,才是合理的期待呢?姜学斌说明,野生种新冠肺炎病毒的R0(基本传染数)在2~2.5之间,根据统计,之前英国第一波封城让新冠肺炎病毒的R0约等于0.6左右。但是,后来病毒出现英国变异,台湾当下这波疫情就是英国变异株造成的。
姜学斌表示,国外研究指出,英国变异株的新冠肺炎病毒,比野生种传播率多了43~90%,根据归估,之前英国即使加强封城力度,也只让英国变异病毒的R0约等于0.9左右。在R0为0.9的假设下,大约过30天才下降近一半左右的染疫人数而已。“英国在没有疫苗时,努力封城的降低速率是如此,台湾人民有准备,要接收比那更严厉的封城吗?有付出比当时的英国人,还要更努力的努力吗?”
“然而,努力久了,会疲乏的。”姜学斌说明,国外研究发现,防疫疲乏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学者Gabrielle Treanor提出疫情后的3个情绪阶段理论,包括存活、接受、成长。
姜学斌解释,存活阶段中,有害怕未知与不确定感;接受阶段中,会开始尝试建立新的生活常规、学习放下那些不能控制的;成长阶段时,才会对于自己的改变慢慢更有自信、能转换念头思考未来如何活得更好、专注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以及在能帮忙的地方协助他人。
焦虑为难以控制的担忧 常伴随肌肉酸痛
那什么是焦虑呢?姜学斌表示,一般人会有烦恼、紧张或是害怕的情绪,这样的担忧一旦变严重、难以控制时,就称为焦虑。常见的情况包括:焦虑的严重度与压力源不成比例、觉得自己无法控制或者转移焦虑、身体不适(胸闷、心悸、喉咙卡卡、喘不过气)但无法用内外科疾病解释(俗称“自律神经失调”),或一整天都处在焦虑情绪中的时候,都是焦虑的表现。
而焦虑常常会伴随肌肉酸痛(尤其肩颈或是腰背);容易不耐烦、坐立不安、为小事发怒;睡眠困扰,尤其睡前想太多或浅眠;专注力变差、记忆力退步等症状。
不执著于对照确诊者足迹 5字诀照顾自己
对于如何在防疫的过程中避免焦虑,姜学斌分享了“5不5要”:包括不要转传或散布恐慌性购物的图文,要思考完整并列下购物清单再一次买齐;不要一整天都盯着新闻看,要固定一个时间看新闻就好;不要执著在对照确诊者足迹,外出期间不论如何都要将防护做好做满;不要为了说服他人而让自己受伤、要将时间花在保护你在乎与在乎你的人;最后一项则是不要在关心他人的时候忘记了同理心,并且按照“安、静、能、系、望”5字诀,也就是“安全、平静、效能、联系、希望”来照顾好自己。
“改善焦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专注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不要用无法控制的事情来要求或责怪自己。”姜学斌说,精神科对于生病后的个案,期待的是复元,而不是复原。复原是回复到一开始的、原本的状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复元是恢复自己的元气,接纳自己的改变、长大、成熟,或是老去。也引用医生赖孟泉的话:“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到一个不同的未来,而非幻想回到过往的正常。”
最后,姜学斌提醒,没事宅在家别出门;真的不得已出门,不论周遭有没有确诊者足迹防护都要全套做好;有情绪问题别忘了找人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