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发表的这项结果,更可能是整体人群焦虑障碍增加的反应。
全球新冠疫情还未结束,就有人提出了另一类担心,那就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后遗症问题。这让那些感染痊愈者及其家人焦虑,似乎痊愈并不是解脱,反而是一种长期健康阴影的开始。最近一项研究被各大媒体和自媒体大量转发,让这种焦虑又多了一重砝码。
这项研究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新冠病毒感染者六个月内的神经和精神疾病状况,总共调查了20多万份新冠病毒感染者。研究方法主要是回顾这些人被诊断新冠感染之后六个月内被诊断为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比例。结果显示,被诊断感染新冠病毒的这些人中,六个月内有三分之一(33.6%)的人被诊断出神经或精神疾病。
研究者对比同时期被诊断出流感的病人,结果显示,新冠感染者被诊断为神经或精神疾病的风险高于流感患者,风险比为1.44。
这一结果让人担忧。
但这项研究的设计和结果远非无懈可击。
首先,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有着很多天然的缺陷,最大的缺陷是样本采集问题,如果研究者带有预设立场,会很容易造成采样偏差,这样的调查结果就失去了代表性。以这项研究为例,主要研究人员为牛津大学精神科专家,研究团队中没有一个流行病学、传染病学专业人员。
人员构成不一定代表倾向性,样本的统计方法和数据特征则更能说明问题。
这项研究的结果提到,那33.6%被诊断为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患者中,有12.8%是首次被诊断为这类疾病,也就是说,有超过20%的人原本就有神经和精神疾病。这个比例是否超出普通人群?研究者没有提供数据,但至少说明这些疾病最多只有12.8%可能和新冠病毒感染有关,其它是在感染之前就存在的。这样一来,很多媒体转述的所谓三分之一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神经和精神疾病就是夸大的。
需要说明一句,一般的统计不会将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放在一起计算,因为这是两类差别很大的疾病。
另外,根据文章中列出来的数据,这个采样群体显然不具有整体人群的代表性。在这20多万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占到了30%,2型糖尿病占到15.5%,还有19.1%是肿瘤患者。
另外一个容易被很多读者忽略的内容是这些疾病的具体种类。根据报道,在这些占新冠感染者33.6%的神经和精神疾病患者中,属于神经系统病变的只有很少部分,分别是颅内出血0.56%,缺血性脑卒中2.1%,帕金森症0.11%,而大部分情况属于心理和行为范畴,包括0.67%的痴呆症,1.4%的精神失常,而绝大多数是焦虑障碍,占17.4%。
也就是说,所谓的神经和精神疾病,其实主要是以焦虑障碍为主的情绪异常。这里有一个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误读,那就是将合并关系当做因果关系。很多疾病都伴随有包括情绪异常在内的精神心理障碍,一般不会简单将两者关系归结为因果。新冠患者合并出现心理障碍,更可能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武断地将新冠病毒当做心理疾病的病因。
在长达一年多的疫情中,几乎所有人都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历次重大流行病,疫情期间也都出现了整体人群的精神心理障碍增加,因此这项研究的结果不能排除是整体人群焦虑障碍增加的反应。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一线和二线医务人员的中重度精神心理障碍比例分别为:焦虑12-20%,抑郁15-25%,失眠8%,创伤性应激障碍35-49%。这些数据与前述研究给出的数据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说明这可能是一种普遍的趋势。新冠病毒虽然是罪魁祸首,但它依然只是一种呼吸道病毒,“伤脑失智”这样的锅给它背并不合适。
如何解读上面的研究数据,决定了能否正确应对目前出现的长期精神心理障碍。临床上,如果医患双方不能正确认识精神心理疾病,往往会导致无休止的、无效乃至有害的检查和治疗,最终会损害医患沟通这个临床实践的基石。
今天全世界的中青年人,都是第一次经历持续时间这么长、范围如此大的事件。借助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条件,新冠病毒也赢得了它的所有病毒前辈们都没有得到过的关注。关注越多,接受到的信息偏差越多,焦虑也越多。今天人类承受的焦虑已经够多,拜托这些“研究者”不要再无谓加码了。
(注:本文作者为医学博士、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