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 Up   Thumb Down Comments

乡愁 马来西亚传统华人新村 正在远去的历史底蕴 -


这本书的书写意念开始萌芽,始于二〇一七年九月,父后三日。

一百〇二岁老父亲的人生终点,人们说是"喜丧",于是乎,三日的葬礼仪式办得甚为隆重且"热闹"非凡。礼仪公司在家门口搭起了占满整条横街的帐篷,摆了十几张大圆桌,各种港式点心无限量供应的"流水席",络绎不绝的弔唁者,或多或少呼应了俗世定义的"圆满"。

作为家属,除了依从道士嘱咐行礼如仪,偶尔也得分身去"招呼"自己或家族的亲友。陀螺般忙碌至午夜,室内气温依然燥热如火炉,好不容易能够躺下休息,仍感觉极度疲累。

终于熬到第三日的告别式,西装笔挺男士吹奏萨克斯风、白上衣黑窄裙的靓女演奏长笛、小型管弦乐队载歌载舞,议员仕绅、社会显达,甚至一列队穿着深蓝制服的小学生,在家长会长率领下,至会场拈香致意。最后,父亲的灵柩被抬出家门,一众数十红衣子孙簇拥前行。巳时一刻,阳光灿亮,烟雾裊裊、四哥哭喊"阿叔"的嗓音低沉喑哑,三姐的"叔啊"则声声婉转,近似于歌吟。

兄姐们对老父亲最后的呼唤,瞬间触动我对"死别"的痛觉,唤起我蓄集多日的泪意。

剎那间,滂沱泪水汩汩奔泻而下,伴随着滴滴答答的淋漓热汗,湿透全身。自家门扶棺步行至村口,约莫五百公尺之遥,众人却步履蹒跚、肝肠寸断,犹如天涯海角。从这一刻开始,我确知:"在这个世界上,我已然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图/Pixabay

下午,结束那锣钹唢吶齐鸣、走马灯般随着道士指令团团转的三日光景,洗净沾满黄土的凉鞋,回到日常。坐在老父亲最爱坐的那张藤椅上,环顾熟悉的客厅,嘈杂的人声消失了,老家又恢复了昔日的清爽宁静。一切恍若隔世!钥匙叮噹作响声中,我搜寻出五斗柜抽屉裡的老照片,一帧一帧翻拍,兄姐姪儿外甥等凑近围观,惊呼连连。啊!

刚从唐山过南洋,习惯穿着黑衫裤、脑后一团黑髻的祖母,个儿瘦小、面容严肃而阴郁。那时,十七岁母亲,如此秀丽温婉!二十一岁的父亲更是俊帅潇洒,俨然"明星"!

即使父亲在这块紧邻赤道的土地上生活了超过半世纪,如今,任凭一抔无情黄土覆盖,又能遗留下什么呢?

父母故后,生我育我的利民加地新村,对我而言,势必成为逐渐疏远的地方。今朝一别,不知何时再返故里!毕竟,没有父母亲的所在,"家"已经不是我心中的那个"家"了!是的,那一刻有个意念萌生:"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必得书写!趁记忆还完好如初时,执笔写下那个即将跟随父母逝去而灰飞烟灭的海老家灰记忆吧!"还等什么呢?

于是,二〇一八年七月暑假,有了这本书的开端,二〇二〇年二月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期间,终于完成最后一个篇章。

辑一"野村传奇",书写关于祖父母、父母辈那代人唐山过南洋的集体回忆。这些拓荒者与无情大自然搏斗的生存故事,大多数来自长辈的口述。其中,烧芭时的动物大迁徙、入深山割野胶遇虎、修筑泰马铁路遇巨蟒等故事原型,皆来自父执辈们茶余饭后的趣谈。

蹲在天井旁,好奇看父母兄长杀山猪宰猪尾猴,烹穿山甲、煮咖喱四脚蛇,慢火炖松鼠、班鸠或果子狸汤则是荒僻野村生活的日常!钓鳖、养猎犬、姜园听虎吼、猎猪猎猴,更是自己及家人的亲身经历。

如今,进入科技时代,大自然已过度开发,野生动物的存在弥足珍贵,衷心盼望人类能与大自然和平共存。本书中所描绘异香扑鼻,给贫乏乡村贫童带来口腹满足,令人馋涎欲滴、食指大动的各种"山珍野味",我的书写,仅止于想要记录那段曾经存在过的遥远时空;希冀读者们大慈大悲,切勿猎捕滥杀之!

辑二"野村人,野村事",记录我的父母生活了六十多年,生我育我二十年的利民加地新村中,令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人、故乡事。猎山猪、打篮球、唱卡拉OK,曾经是风靡全村的娱乐。南叔者,吾父也!至于小学校长、老师、村长、疯子、收购马来鸡的小贩、力争上游的少女、挑粪工、吉灵妹等乡土人物,皆实有其人!这些没没无闻之人,如今健在者有之,过往矣有之!

感谢他们曾经来到我的生命中,与我一起书写利民加地的故事,为这本书增添了灵动、充满生命力的众生图像!

二十岁离家,时光荏苒,定居台湾竟已三十年!父母在世时,两年返乡一次,因俗务缠身,每次返乡皆行色匆匆,犹如蜻蜓点水,甚至没能细看故乡的发展与变化!

如今回过神来,仔细凝睇才发觉,那曾经荒芜落后、俨然穷乡僻壤的野村,在时代巨轮倾轧下快速更迭,历经无数次土地重划、河川整治、道路铺设之后,早已脱胎换骨、面目全非!那条俗称"勐鬼湾",九弯十八拐、穿越广袤无垠橡胶林的荒山野路被截弯取直,如今从皇城瓜拉江沙驱车至此仅需十多分钟!

于是,伴随新路接踵而来的是蓬勃的商业开发!隆隆推土机声中,包围野村和周边的铁丝网围篱被拆除,千万顷橡胶园遭建商夷为平地,崭新独立式洋房如雨后春笋林立,雨林边陲的马来高脚屋迅速消失;啊!建设与破坏的力量是如此无远弗届!

记忆中曾经遍村存在,斑驳木板、锌铁片屋顶、铁丝小方格窗组成的简陋平房;作为胶片加工用途的"胶房"、碾压胶片的手摇机械、装有辘轳的古井、烟雾迷漫的火水灯;土垒的大灶、被燻黑的特大铁皮水壶、堆满枯枝的柴房;稍微垫高的五脚基、店铺前的亚答叶雨遮、店铺内黑褐发亮的木头阶梯、低矮得无法直起腰来的阁楼;臭气熏天的公厕、小孩和男人露天洗澡的天井、公共蓄水池;甚至是东一棵、西一棵,村中随处可见,林荫茂密的红毛丹、红毛榴槤、鸡屎果、酸仔树……这些老器物、老建筑、老树,种种满含生命轨迹的风景,竟已全被封存于黑白照片中,仅能在梦中追寻!

我想,利民加地新村仅仅是一个缩影!也许,全马的传统华人新村,它们的历史底蕴都正在逐渐消失中!所以,作为利民加地的女儿,我负有保存这份记忆的使命!

辑三"野村童年"。一面书写,一面回首自己贫穷艰困,在烈日下、林野间挣扎求生的成长过程,不啻为一部个人也是家族的"劳动史"。烧芭、栽种、育苗、施肥、除草、乃至采摘、挑捡、装萝、扛运;种植至收成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阶段不充满着辛酸愁苦,没有任何一个阶段可以躲过灼热阳光和恶毒蚊虫的肆虐!

全家一起亲手撰作的"劳动史",满佈汗水和泪水的陈迹!我和兄姐们都有一段耕种的童年,如今,人生却已陆续走到再也回不了耕种的中年甚至老年!蓦然回首,那段"耕种的童年"犹如初尝一杯生普洱茶,入口苦涩,必须历经千迴百转的人生况味之后,回甘滋味才会涌上心头!


图/Pixabay

回眸童年时光,我为自己和家人骄傲,只因我们都曾是最贴近大地的劳动者!我们曾经亲眼见证那丰饶、生机盎然、纯真年代的野村!在野村生活的二十年,我从劳动中领悟:"要生存下来,必先学会谦卑!""若想欢欣收割,一定得辛勤耕耘!"这些大自然教给我的深刻道理,让当年那个黑瘦如猴的野村少女成为今日这个我!

感谢利民加地新村,我的母土、我的根柢、我的挚爱!感谢您赐给我文学之泉源,我以您为荣!

而今而后,我将逢人必娓娓诉说,一群拓荒者、在一个穷乡僻壤般的野村,艰苦卓绝、勇敢奋斗的动人故事!


Related Ar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