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 Up   Thumb Down Comments

不想浪费时间,你就要深度工作




在家办公才是最考验一个人专注度和效率的时候。 工作、生活更的界限更模糊了——微信工作群、各种办公软件不停有信息弹出,家里的环境也有很多干扰。如果进入不了深度工作状态,你的一天可能都是游离在浮浅事务中,进而影响你的效率和满意度。



作者 |卡尔·纽波特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一个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纽波特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大家对这个概念可能还有点陌生,但比尔·盖茨、西奥多·罗斯福、J. K.罗琳,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行业翘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一、我们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1.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想要成为赢家,有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即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和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你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如果你没有掌握深度工作的能力,想要学习复杂的知识或达到精英水平就会很困难。

深度工作能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掌握困难事物的要点在于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则要求在无干扰状态下保持专注。

研究表明,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燃烧。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



因此,要想高度专注于当前任务,避免干扰非常重要。





▲Floriane de Lassée

 

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生产力公式指出,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因此,工作时专注度达到最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产出也将实现最大化。

 

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和一本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秘诀就在于他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即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



2.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深度的生活不仅仅可以让你从经济上获益,还能让你变得充实起来。

 

① 从神经学角度来看

 

靠浮浅事务度过的一天很可能会是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浮浅事务看似无害甚至有趣。

 

而在工作中,增加深度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影响人脑这台复杂的机器,多种不同的神经学理论表明,此种影响将使你对工作、生活的意义和满意度得到最大的提升。 

②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心流状态能产生愉悦,而深度工作是一种非常适合产生心流状态的活动。

 

③ 从哲学角度来看



在信息时代的大多数技术性工作中都有类似潜在的匠心存在。

 

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你的工作就如同一门手艺,如果你能精心打磨自己的本领,心怀敬意、谨慎应用,你就可以像熟练的匠人一样在日常职业生活中创造出意义。

 二、如何践行深度工作?





践行深度工作有四项准则,分别是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和摒弃浮浅。



 

1.工作要深入

 

根据你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合的深度哲学。

 

① 禁欲主义哲学



通过摒弃或把浮浅职责最小化,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例如,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关闭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只提供一个邮寄地址,由助理将写给他的信件进行分类,挑选出最重要的第一时间交给他,其他信件则每三个月左右集中处理一次。

 

② 双峰哲学



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深度工作时间和开放时间,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

 

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主义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

 

在浮浅时间里,不把专注作为首要目标。

 

这两块时间可以按周划分,例如每周4天做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为开放时间。还可以按天划分,例如每天上午做深度工作,下午为开放时间,处理浮浅事物。    



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作者、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的日程安排是个很好的双峰案例。

 

按学年考虑的话,他将所有的课程集中到一个学期,因此其余时间可以专注于深度工作。

 

在这些深度学期中,他又按周实施双峰法。他大约每月两三次选出2~4天的时间过上彻底的禁欲生活。他会关上房门,为电子邮件设定不在办公室的自动回复,不受干扰地进行自己的研究。

 

在这些深度阶段之外,格兰特非常开放,也很容易接触。

 

对于大部分上班族而言,这种方式更容易执行。







 

③ 节奏哲学



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日常习惯。

 

换言之,其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你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链条法是节奏哲学深度工作日程安排的典型例子,具体做法是每天完成任务后在日历上划大红X,保持一段时间就会连成链条,然后努力让链条不断掉。

 

这种做法更符合人类的真实天性,通过雷打不动的习惯来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

 

④ 新闻记者哲学



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记者们经过训练可以随时转入到写作模式,因为他们的工作中经常要面对截稿期的催促。

 



例如,《时代周刊》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他那本书《聪敏人:六个朋友和他们创造的世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在写就一本900页书的同时,用去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做记者,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杂志记者之一。



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深度工作的新手。因为让头脑迅速从浮浅转入深度模式的能力需要进行刻意练习,不能一蹴而就。





2.习惯化:把深度工作内化为一种习惯

 

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和工作时长。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图书馆,这样工作效果会更好。

 

提前规划好深度工作的安排,具体要做哪项任务,要有什么样的产出。比如,可以跟自己约定,2小时断网,专注于写文章,文章字数为3000字。

 

提前做好支持工作,确保大脑能在高水平下运转。例如,准备一杯热咖啡或者能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

 

① 大手笔



为了支持一项深度工作任务,对周围日常环境做出巨大改变,辅以可观的精力或金钱投入,由此也提升了这项任务的外在重要性,进而降低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并注入了激励和能量。





例如,J.K.罗琳在努力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时,压力很大,因为这本书要串联起此前的6本书,满足数亿粉丝的期望。

罗琳需要深度工作才能达到这些要求,但是她发现在家庭办公室中越来越难做到全神贯注了。

因此,她决定入住爱丁堡城堡附近的一家豪华酒店套房进行写作,每天付1000美元,与在充满干扰的家庭办公室中相比,控制心理能量开始并坚持这项工作要容易许多。



 

② 高效执行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一书中讲述了帮助各大公司成功实施高水平战略的四项原则,这四项原则也适用于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

 

聚焦最重要目标。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到最重要的那个目标上,在深度工作时间里去追求少数几个雄心勃勃的成果。

 

关注引领性指标。衡量自己的成功程度有两项指标: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

 

我们通常制定的目标都是滞后性指标,比如年初制定的最重要目标是读书,把这个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之后就是“一年读100本书”。

 

只有到了年底才知道这个目标是否实现,它的指标是滞后的。

 

引领性指标就像杠杆,可以帮我们推动滞后性指标这块巨石。

 

根据这个全年目标,我们可以分解出每月、每周到每天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这周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大致预测下周的情况,自己可以控制进度。

 

对于专注于深度工作的个人而言,确定相应的引领性指标非常容易:专注于极度重要目标上的深度工作状态时间。

 

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记录每一周的深度工作时间。

 

定期问责。每周回顾自己的计分板和工作成果,表现好的话进行庆贺,表现不好的话分析原因,并找到下周进行改进的方法。



③ 图安逸



在工作日结束、第二天早晨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彻底屏蔽对工作的思考,给自己一段安逸时光,让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

 

为什么要给自己这段安逸时光呢?原因有三点:

 

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为了在晚上度过一段安逸的时光,我们需要接受两个承诺。

 

第一,一旦工作日终了,就不能让任何职业相关的事情侵扰你的注意力,再小的也不可以。这其中尤其包括查看电子邮箱,以及浏览与工作相关的网站。

 

第二,设计一套严格的停工流程,在工作日结束的时候使用,来让你成功结束一天工作的概率最大化。



作者给自己设计的停工仪式是:

 

首先他会再最后看一眼电子邮箱的收件箱,确保结束一天工作之前没有任何需要紧急回复的信息。

 

接下来会将头脑里或一天中随手记下的所有新任务转移到办公任务表中,再迅速浏览任务列表中的每一项任务,然后再查看一下日程表上之后几天的安排。

 

最后,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一旦计划制定完成,他会说:“停工完成”,来结束一天的工作。

 

准则1教我们怎么样把深度工作安排到日程里,用日常惯例和习惯来帮助自己不断达到当前精力集中程度的上限。

 

准则2将帮助我们大大提高这一上限。

 

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需要训练,这些训练必须坚持两个目标:高强度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欲望。

 

这些策略包括很多方法,从隔离分心到掌握一种形式特别的冥想。

 

所有这些策略为你提供了一幅可行的路线图,使你从理智因不断分心而受损、不懂专注,转变成为真正能像激光一样专注。

 





三、深度工作:

如何拯救你的专注力?





1.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科学研究发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比如说,需要排队等5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都是用刷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是研究所里说的“心智残疾”。



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会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



作者提倡,与其偶尔从分心中拿出部分时间来专注,你更应该从专注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



当前,手机和网络是让我们分心的最大一个刺激,因此,预先计划好你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手机和网络。

 

2.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学生时代,爱好十分广泛,有拳击、摔跤、健身、舞蹈、阅读诗歌和自然学,他也把自己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些爱好中。

 

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惨不忍睹,相反,在大一7门课程中,他有5门优秀。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半这8个小时,他预留出时间给背诵和班级课程、体育锻炼(通常是一天一次)以及午饭,余下的时间全部用于专注学习。

 

通过在这些时间内只攻读课业并以极大的强度攻读,他可以实现最高效的时间利用。

 

这个策略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发起冲锋。



特别要找出一项优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务(即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估算出通常完成此类型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但留出的时间远远少于估算时间。

 

每一次冲锋都是一个抵抗分心刺激的过程,实践越多,抵抗力也越强,专注度越高。

 

3.有成果的冥想

 

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

 

因个人专业不同,这个难题可能是为一篇文章列提纲,写一篇讲话稿,或者是打磨一个商业策略。就像佛教的打坐,你的注意力可能会涣散或停滞,但你必须不断的把它重新集中到当前的问题上。

 

作者住在波士顿时,在每天上下班的途中,他会至少做一次有成果的冥想。随着这方面能力的提高,他的成绩也有了提升。

 

比如说,在步行的路上,他想好了一本书的大部分章节的提纲,也在攻克学术研究方面的棘手问题上取得了进展。



4.远离社交媒体

 

在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关键少数法则也叫二八法则,是指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只有最重要的2~3个活动将决定我们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

 

把花在低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比如在社交软件上找老朋友)转投到高影响力的活动上(比如和一位好朋友共进午餐),这样你就能取得目标的更大成功。

 

因此,放弃使用一款网络工具的逻辑是放弃它所能带来的小益处,转而致力于你已经知道的可能带来更大益处的活动。

 

5.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被手机“奴役”,恨不能一天24小时都拿着手机刷新闻、打游戏或者聊天。



如果是抱着打发时间、消遣的心态来刷手机,很可能大块儿的时间都被手机占据。



如果想摆脱手机的“奴役”,那就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比如阅读、锻炼身体、和良师益友交往。

 





四、摒弃浮浅,深度工作





浮浅工作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

 

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这里的“摒弃浮浅”并不是让大家完全舍弃浮浅工作,浮浅工作不可避免,我们必须对其加以限制,让它们不影响我们充分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



1.一天中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深度工作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的时间。要做到真正尊重时间,下面这一条建议是个很不错的开端:提前做好规划,决定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

 

因为一个人的日程都是由内在驱动和外在要求这两股力量决定的,所以开始的时候你对这个主意有所抵触也是自然的。但是如果你想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那就必须打破这种疑虑。



2.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给工作设定一个明确的计量表,来衡量每一项任务的深浅度,并把时间主要投入到深度工作中。

 

3.对浮浅的项目说不

 

对于大多数非入门级知识工作岗位上的人来说,一般有30%~50%被投入到浮浅工作中。

 

想要把浮浅工作控制在这个预算范围内,可能需要你改变自己的行为。

 

你需要对那些看起来全是浮浅工作的项目说不,并更积极主动地减少当前项目中的浮浅工作量。比如跟老板申请,少参加甚至不参加一些不重要的会议。

 

4.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发送电子邮件是典型的浮浅工作活动,它偷走了知识工作者大部分的注意力,不断给我们干扰。要让我们自己重新掌握控制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

 

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少发邮件,同时忽略掉那些难以处理的邮件,不去回复每一封邮件。

 

培养深度工作能力需要我们去刻意练习,去跨过自己的舒适区。

 

深度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但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能帮我们将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进而造就富有效率和意义的生活。





【往期文章】 ▲BBC用这场3万人的实验告诉你,对抗下次疫情爆发,答案或许就是大数据! ▲英国纪录片拍下了幼儿园的真实画面,竟然是这类孩子最容易被欺负 ▲华山医院张文宏:传染病从未远离人类,见与不见,就在那里 ▲ICU医生薄世宁:为什么病毒性肺炎这么难治? ▲斯坦福教授:做父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帮孩子找到动力和目标 ▲台大高材生的自白:我的成就,不是我母亲的功劳 ▲教孩子“善良”,竟是英国精英阶层最高级的智慧! ▲所有的高情商,背后都是一种善良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鸣谢原作者及编辑 如有侵权 



Related Ar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