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历史的初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700名在湖北一线报道的记者向我们源源不断发回前线的真实声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也大增。
这期间,《共同关注》《东方时空》《新闻1+1》等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财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人物》等新闻杂志卖到脱销,甚至开启了罕见的预售模式。
网络上,一篇篇报道在朋友圈中刷屏,“舆论炸弹”爆炸的声音震天响彻。一片喧嚣中,一些新闻报道却迅速消失,伴随着刚被撕开口子的真相,消逝在公众的讨论声中。
根据有Young周刊的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有北青深一度、冰点周刊、财经杂志、财新网、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等18家主流媒体和偶尔治愈等影响较大的自媒体的共计41篇新闻报道(推文)被删除或屏蔽。
这些在互联网上“被抹去”的新闻报道身上,有什么共性?它们为何会“被抹去”?
有Young周刊将从报道刊发媒体(公众号)、报道刊发时间、报道类型、报道情感偏向、报道视角等5方面,对这41篇被404的新闻报道(推文)进行分析,为它们撰写属于自己的“墓志铭”。
1
财经媒体占据半壁江山
首先通过一张图,我们可以纵览这41篇消失的新闻报道(推文)的大概内容、刊发日期、刊发媒体(公众号)。
41篇消失的疫情报道(有Young周刊 图)
消失的新闻报道(推文)中,从最早1月23日界面新闻刊发的《对话wh一线医护人员:所有隔离病房已饱和,身边已有同事infected》,到3月10日“人物”公众号刊发《发sz的人》,再到3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刊发的《wh中心医院医生:c染b留给大家反应的时间太短了》,它们有的消失得莫名其妙,很快被人遗忘,有的消失后仍储存在公众的记忆中。
消失的疫情报道刊发媒体及其篇数(有Young周刊 图)
从发稿媒体(公众号)方面看,“被消失”报道篇数较多的媒体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界面新闻、财新网和财经杂志,它们都是清一流的专业财经媒体。实际上,除了这三家财经媒体外,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等财经媒体也有“被消失”的疫情报道。
这样看来,刊发这些“被消失”的新闻报道的18家主流媒体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财经媒体,财经媒体在疫情报道中的贡献与作为不容忽视。
2
几乎每日均有报道消失
消失的疫情报道刊发日期(有Young周刊 图)
1月20日,钟n山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节目中与白y松连线时,肯定了新冠病d存在human to human现象,疫情由此逐渐引起全国民众的重视。两天后的1月23日,界面新闻刊发报道《对话wh一线医护人员:所有隔离病房已饱和,身边已有同事infected》,到3月13日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新闻报道一篇篇“被消失”。
2月4日到2月27日这将近一个月时间内,以及3月2日到3月13日这12天中,几乎每天都有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上“被抹去”。
以2月26日为例,这一天内,财新网刊发《独家|新冠病d基因test序溯源:alarm是何时la响的》和《来自前线doctor的声音:请国际同行support我们》,财经杂志刊发《专访卫jw派wh第二批专家:为何没发现human to human?》,对疫情前期相关部门是否m报、National卫jw专家早期调研是否未尽职等问题进行反思。不久,这三篇报道的页面均显示无法查看。
3
报道视角聚焦医生和病患
消失的疫情报道视角(有Young周刊 图)
从这些“被消失”报道的视角来看,它们主要的报道对象是doctor、patient以及社会问题(包括武汉人在外地受到q视、国人在国外遇到的困难等),其余还涉及到复工情况、zf、对为何错过最佳防k期的探讨、物资、疫情情况(包括国内国外)、志愿者的活动、捐款、企业等。
对于doctor的报道角度是最多的,有对其本人的采访、对其亲人朋友的采访等,其中不乏因infect新冠肺炎而牺牲的doctor的报道,包括亲人朋友对其的缅怀、以及其在工作岗位上付出的努力。
在有关doctor的报道中,关于吹s人和发s人的报道引起了舆论风暴。“人物”公众号在3月10日刊发的报道《发s子的人》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遗憾的是,它在刊发后的几个小时内就遭到了屏b,但它却以近百种的变体形式继续“续命”。
“人物”公众号刊发《发s子的人》,不久消失(微信 图)
《发s子的人》被屏蔽后,朋友圈开始出现了接力刷屏,原报道出现了近百种变种版本,比如各种外语版本、摩斯密码版本、“天书”版本等。对此现象,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常江在微博上评论称,“这不是狂欢,不是戏谑,更不是什么行为艺术。这是愤怒,是不体面,是奇耻大辱。”
4
通讯与深度报道“唱主角”
消失的疫情报道类型(有Young周刊 图)
从“被消失”报道的类型来看,通讯是使用最多的文体,其次是深度报道,其余还有少量消息、日记以及数据新闻。
这些报道多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以亲身经历者的口述讲述故事,从而反映出疫情中埋藏着的society各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报道中的故事往往是tragedy,带有采访对象强烈的主观情绪和负m情感。
此外,部分报道中还暴lu了有关部门的决策失误,以及这样的失误带来的灾n性后果。“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2月5日刊发的深度报道《wh之憾:黄金防k期是如何错过的?》中,对wh错过疫情黄金防k期进行了反思,揭露了有关部门可能存在的s职。
“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刊发深度报道《wh之憾:黄金防k期是如何错过的?》,不久消失(微信 图)
5
报道负面情绪重
消失的疫情报道情感偏向(有Young周刊 图)
从“被消失”报道的情感偏向方面看,由于它们大多涉及zf决策fault、湖北居民的困难处境、疫情的不容乐g等“负m事实”,所以它们大部分是负m的情感偏向。
比如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公众号1月27日刊发的首篇有关吹s人lwl的报道《受x诫的wh医生:11天后被病人传r住进隔离病房,之前群内y论被断章取义》,由lwl之口揭示了疫情前期wh有关部门对y情没有足够重视。
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公众号刊发《受训j的武汉医生》,不久消失(微信 图)
其中有极少数报道属于正面情感偏向,但刊发后却引发了舆论声讨的浪潮,比如“长江r报”公众号3月7日刊发的《wh人民是英x的人民,也是懂得感en的人民!王z林:开展感en教育形成强大z能量》,这普遍被公众理解为whzf一次失败的宣传。
此外还有因为数据统计不完全,导致新闻失实从而被删除的报道,比如“宁波晚报”公众号3月9日刊发的《刚刚,宁波清零!157例确诊患者全部出院!》。
在日常报道中,媒体遇到发稿被s的情况很常见,但这种情况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出现了“大暴发”现象。报道“被消失”的原因,或是由于信息不实,或是由于负m情绪过强,或是由于其他policy原因。
我们无法否认,这些“被抹去”的新闻报道中,部分存在专业硬伤,但绝大部分新闻报道价值非凡,它们让我们对y情本身以及y情揭露的深层次society问题有了新的思考维度。
扒开隐藏在深处的荆棘,接受社会暗处的痛楚,媒体用有限的力量撕开真相,冲向光明。一些报道虽然在今天短暂消失,但历史的底稿上一定有属于它们的位置。
(由于技术原因,本文对某些词语进行了特殊处理,敬请谅解)
有Young周刊
ID:youyoungzhoukan